太平镇:拉长扶贫产业链条 帮助群众稳定增收

在扶贫攻坚战役中,太平镇创新扶贫思维,有针对性的引进高关联度的农业加工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为农民提供技术,为产品提供销路,为产业提供支撑,让原本“身单力薄”的扶贫项目地气更足、效果更佳、周期更长、活力更旺,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稳定增收保障。

在太平镇猫子湖村,虾田连片,水光映影,其中就有贫困群众王增光的3亩虾田。对于养殖小龙虾,王增光并不陌生,几年前一心致富的他就曾开始养殖,可是由于技术不精、市场把握不准,他的养虾“致富梦”始终难以成真。

(同期声)贫困群众 王增光:在养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容易呀,各个方面都要技术,比如说水的深度、龙虾放养密度,再就是防治病虫害,相当要技术。当时,我一点都不懂。

在精准扶贫战役中,太平镇强化农业产业化招商,先后引进鑫昇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国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等多个农业深加工企业,深化配套服务,强化市场引领,调动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针对像王增光这样的养虾群众,专门对接特色水产品养殖的鑫昇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提供优质虾苗,还派出技术服务队,分赴养殖户家中,跟踪指导科学化养殖。

虾池中放置水草,方便小龙虾露头呼吸;每亩两万尾左右的投放密度,保持水体的溶氧度;在饲料中拌上板蓝根,预防小龙虾患上肠胃病……,专业人员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让王增光和其他养虾户避开了技术风险。

(同期声)鑫昇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 余平东:今年我们鑫昇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本地投资了500多万,流转土地500亩,引导农民养殖小龙虾。我们和当地村委会已经签署了协议,对附近农民养殖的小龙虾进行保底收购,技术方面我们全程负责,确保每亩地的收益不低于3500块。

有了市场主体的对接帮扶,王增光的虾池渐渐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的养殖之路,今年6月初,他4月份投放的虾苗开始捕捞。每亩产量近600斤。

(同期声)贫困群众 王增光:我的小龙虾一年要收两季,保守点(估计),要搞个四、五万块钱。有大型企业来给我们做后盾,我们收入特别稳定,有保障。

以企业化的路径方式,整合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个环节,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有品质、无品牌”、扶贫产业“有项目、无链条”的难题,推动了扶贫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由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向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的全产业链转型。

(同期声)太平镇扶贫办主任 左世东:这些深加工企业免费为我们的广大群众提供种苗、技术和销路,带领我们的群众致富,是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正是有他们对接,我们扶贫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做长久,我们的群众才能稳定增收。

(记者 郑伟 编辑 曾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