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提前完成

酷暑时节,广水市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安置点管护、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后续建设有序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就近务工就业、公益岗位开发、资产收益扶持、五保低保兜底等脱贫措施陆续到位。湖北省政府扶贫办下达广水市“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4171户8139人规模建设任务提前完成。

一是建立责任体系。3年来,市发改局积极会同市政府扶贫办等15个市直部门贯彻落实全市“十三五”易地搬迁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坚持规划、政策、制度“三位一体”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将搬迁谁、搬哪去、钱哪来、房咋建、咋脱贫等各环节工作一体谋划、整体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工程项目实施定期调度、动态跟踪、挂图作战、定点督办,形成市县、部门、镇办上下贯通的监测调度系统,推动工程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和顺利推进。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严守政策,依法搬迁,全市反复研究编制了3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和产业脱贫规划,严格识别搬迁范围,严格安置点规划选址,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将人均安置住房建设面积25平方米作为控制“红线”,坚决杜绝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因搬迁高额举债、影响脱贫。17个镇办成立了易地搬迁攻坚指挥部,共同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构建适应精准扶贫需要、强力支撑的搬迁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

三是建立投入体系。全市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工作成效考核等暂行办法,实现从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资金监管等流程全覆盖。3年来,中央和省补助全市财政专项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4.6亿元。全市确定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易地扶贫搬迁市级投资平台,积极与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接,加强与财政局、农发行的衔接,畅通了资金保障渠道。在住房和光伏产业建设经费上创新实行“2:4:3:1”拨付法,即:在施工队进场完成施工准备时拨20%的启动资金;主体竣工后拨40%的资金;验收合格后拨30%的资金;10%的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自工程交付两年后,如无质量问题再行拨付。

四是建立监督体系。全市从市纪委、大督办、易迁办和电视台抽调人员组成督办检查专班,自房屋主体开工之日起,坚持每周对各镇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督办检查,既督进度,又督质量和安全。全市先后下发了15期情况通报,每周在电视台公布建设进度,坚持“一天一督查、一天一通报、一天一曝光”,督查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推动工作落实。巡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全市先后40余次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会、协调会、现场推进会和督办会,组织各镇办、市直相关部门200余人次赴6个县市观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现场。

五是建立考核体系。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问责暂行办法》,明确考核对象、内容、程序和结果运用、奖惩措施等具体内容。对有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的党政机关、单位领导班子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职责,工作推进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等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修订印发了《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通知》,对相关的市直部门、各镇办进行考核量化打分,达到以查促建、以考促建目的,并组织镇办与施工企业签订了施工承诺书,将易地扶贫搬迁成绩作为干部调职晋升和年度履职尽责的重要参考依据。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五个一批”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广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国家和全省组织的检查考核评比中均被评为省优,步入全省先进行列,省电视台2次专题采访宣介广水经验,2次受到省易迁办通报表扬,1次承担主办随州市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多次获得省市易迁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群众的高度认可。

(通讯员 陈君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