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泉水村:创新合作社模式,贫困户抱团就业

长江云报道稳定就业是贫困户脱贫解困的主要途径,受自身条件限制,贫困户就业难一直是各地面临的一个难题。广水长岭镇泉水村创新合作社模式,尝试通过劳动力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抱团就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全村务工收入50万元。

下午四点,广水长岭镇泉水村,63岁的刘明秀从村部路过,正好遇上从办公室出来的村书记郝旭东。

郝旭东:“去山上摘茶籽!”

刘明秀:“好好好!60块钱一天吗?” 

郝旭东:“60块钱!老板姓张,就说我说的,书记说的”。

刘明秀:“好好好!”

刘明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中风,躺在床上13年,儿女都不在身边,就靠她一人赚钱养家。早几年,像刘明秀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很难找到工作。这几年不一样了,在村里劳动力合作社的帮助下,她不干东家干西家,一年到头总有活干,总有收入。刘明秀:书记看到我问我为什么今天没去做事,让我去摘茶籽。我这几年才找事做嘛,以前在大队里做事没我的份,年纪大了。

泉水村地处广水市长岭镇东北部,徐家河水库上游,四周环山,七里冲河穿村而过,近几年,村里凭借优越的生态条件,引进了传奇园艺、财进养殖、禾禾苗木、大自然、鑫泉农业科技等五家规模种养企业入驻,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稻虾莲虾共育三大支柱产业,渔光互补、林光互补、农光互补,实现土地综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 ,往日的贫困落后村如今发展成为“绿色幸福村”。 村书记郝旭东:“我们一个老书记是这样说的,原来的荒山荒地种上了油茶,种上了花卉苗木,变成了摇钱树,我们原来的沼泽地、荒田变成了聚宝盆。”

村庄变美了,产业发展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多了。但是,一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还是很难获得合适的岗位。如何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如何建立起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连接长效机制,村两委一班人颇费脑筋。村书郝旭东:“看头发都酝白了,天天酝这个事啊,包括发展产业,怎么样让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老百姓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起来,这个也在酝。”

在村干部引导下,村里8个自然湾成立了劳动力合作社,那些有劳动能力想就业难就业的村民自愿以劳动力入股,合作社摸底掌握村里各公司及合作社的用工需求,安排社员从事点工、包工或承接项目。入社农户不仅土地有租金,务工得薪金,年终还可以分得劳动力入股的股金。

在传奇园艺的多肉种植大棚里,村民郭家芝正低头培土,她的丈夫残疾卧病在床,自己的左眼失明,两个孩子还在上学,郭家芝曾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自从通过劳动力合作社介绍在传奇园艺上班,每月固定收入2400元。郭家芝:“光我一个的收入两万多块钱,我是包月的,我是80块钱一天,一个月2400,每天上班,天天有事做。”

据了解,目前泉水村劳动力合作社参股人数达120人,去年仅合作社分红就达到人均1500元。泉水村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事做、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钱赚”。村委副书记张继伦:“今年上半年务工的工资收入50多万,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湖北农村广播记者 陈雯 肖飞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