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永不改,使命扛在肩。2018年5月,广水市扶贫攻坚动员会后,身为该市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副主任的张仁才主动请缨、不辞劳苦,怀着一腔热血,秉持一颗初心,义无反顾的扎根余店镇九里村担任第一书记,负责村里的精准扶贫和党建工作。置身扶贫一线,张仁才同志默默扎根基层,细细辛勤耕耘,力争在新时代里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中体现价值。
九里何止“九里”
余店镇九里村地处广水市西部,距应山城区42公里,与随州市淅河镇接壤,全村312户150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180人,留守在村的大都是孤寡老人和妇女儿童。因村级发展较为落后,扶贫任务相当艰巨,2015年被确定为全市重点贫困村。
老骥伏枥,志在“九里”。“张仁才同志党性观念强,业务能力精,熟悉农村工作,了解群众疾苦。”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洁谈起选派他到九里村任第一书记的原因时说。据了解,担任第一书记时,张仁才已满56岁,但他没有倚老卖老,也没有暮气沉沉的等待退休,而是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民的真情实实在在地干事创业。他常说,“九里村偏远闭塞的自然环境不能成为退怯的理由,远离喧嚣的乡村一隅也不会是疗养的去处,必须脚踏实地做点事,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
山高路长,远超“九里”。张仁才家住应山城区,每次到九里村都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为方便开展工作,他把自己花8万元买的“皮卡车”带到村里。“家里人很支持,既可当代步工具,又能帮农户拖东西。”张仁才一边熟练的开着皮卡行进在乡村路上,一边利落地说。驻村一年多,他走遍了村里各个湾组,访遍了全村困难农户,村里的一草一木皆在他眼里、一山一水深放其心中,“皮卡”跟着他在七拐八绕的乡间小道上没少“吃亏”,粗略算来,已跑了近三万公里。
为民情深,不止“九里”。“张书记每周五天四夜,吃住在村,把村里的大事小事当成自家事操办,雨天捅堰塘闸管、查民房安危,平时修机耕道路、忙产业发展,始终尽心尽责、无怨无悔。”85岁的老党员张兴汉说。不到半年,村里的狗见他不叫了,“怒气冲天”的人也笑了,大家习惯了遇事找“老张”,有事去“支部”。在他的脚下,九里村的道路不再遥远,在他的心里,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决打通。
仁才确是“人才”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他始终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在工作中积极践行“五心”工作法,认真对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确保扶贫政策弄懂弄通、执行到位。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及时传达学习了各级重要会议精神、政策法规,认真解决落实了一批急事、难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充分借鉴先进地区扶贫经验,确保九里村按期如质脱贫,张仁才先后5次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及镇内其它先进村就村级发展、扶智扶志等情况进行交流学习,积累了脱贫攻坚宝贵经验,为九里村整村出列、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民困”和“救民急”并行。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强烈的公仆意识,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张书记是位贴心的好书记,考虑到我和老伴体弱多病,去年农忙时节,他和村委会副主任胡绍友一道,主动帮我家收割稻谷,真是没得说的,是个好干部。”7组贫困户张兴贵和妻子赞不绝口地说。夸赞张仁才的还有村民王道宏,他说:“眼看乌云密布,我家几千斤的稻谷还晒在外面,张书记闻讯,二话不说开着他的‘皮卡’就跑来帮着收拢装袋,装好后送到家里,躲过了一场大雨,他跟亲人一样贴心啊!”
“广造血”同“勤输血”并重。他始终聚力发展扶贫产业,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天上掉下了大馅饼,现在我坐在家里每月就有300多元的入股收入,再加上在苗木基地的务工收入,生活真是越来越有盼头啦!”贫困户彭克菊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收,张仁才把目光盯在了村两条沟汊里的上百亩抛荒地上,他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商议,将这些抛荒地流转回村集体,随后承包给本村致富能人张大军种植苗木,目前基地面积达350亩,共吸纳44名村民就地就近务工,年可为11名贷款入股的贫困户人均分红4300余元。夏秋时节,苗木长势喜人,为打开市场,张仁才开着“皮卡”,带着样品,和张大军一起跑乡镇、进市区,上门讲解、四处推销,短短一个月就销售苗木5万余株,收入近20万元。
今年5月,九里村的产业扶贫做法通过湖北垄上频道在全省宣传推广,“七一”前夕,张仁才被授予广水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脱贫绝不“脱钩”
“脱贫攻坚绝不能一脱了事、万事大吉,脱贫不可脱政策,更不能脱职责,对贫困户既要扶上马更需送一程,做到既看当前、更顾长远。”张仁才目光坚定、掷地有声。
经过不懈努力,九里村64户180人贫困人口已于2018年底如期脱贫,实现了整村出列。“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九里村已脱贫出列,但张仁才根本无法“停下来”,他仍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坚守“五天四夜”工作要求,马不停蹄的为九里村的村级建设、民生发展而奔波忙碌着。
架“连心桥”连接民心。九里村一组程湾,10余户村民的家被河水环绕,犹如孤岛,出行靠一座由石条、木块连成的简易便桥,去年8月,一场大雨,唯一的小桥也被冲毁。为此,他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奔走筹资,共投入19余万元启动修桥。目前,便利群众出行的“连心桥”已修筑完工,生产所需的机耕路也已配套到位。百姓对此纷纷点赞,亲切的称呼他为“自家人”。
抽“抗旱水”浸润民心。今年以来,余店镇累计降雨量仅206毫米,是往年同期的五分之一,长期高温少雨,导致全村塘堰干涸、禾苗枯萎、土地皴裂。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张仁才忧心如焚,四处奔走,积极协调一同驻村的部门单位,筹资8000余元,购买抗旱设备,一连抽水20余天,有力保障了全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我们享了张书记的福!要不是他,今年我们就颗粒无收了,他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村民王道权激动地说。
种“红泰椒”火热民心。为进一步壮大村级扶贫产业,张仁才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查资料、找资源,下足功夫、做足功课,决定引进“泰椒”进行大面积种植。今年,村里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万元,引导20名贫困户种植红泰椒40余亩,
张仁才就像呵护“孩子”一样的精心照料着这些红泰椒,不时深入田间地头,细心打药除草松土。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九里村的泰椒种植喜获丰收,正在采摘之中,预计亩产3800斤,总产量可达15万斤,户均可增收5300元。“红灿灿的泰椒既象征着九里村老百姓火红的日子,更映衬出张仁才一心为民的火热真心!”余店镇副镇长余应东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