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产业建设”“三个全覆盖”“三个实打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一个个关键词跃然眼前。广水市坚持创新推进,在实施脱贫攻坚战役中探索出一些特色亮点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年年被考核为湖北省优秀等次,脱贫产业建设工作在2019年6月份湖北省“利川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广水路径”。
生态扶贫 绿富同兴
开展绿色生态扶贫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关键性要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重要举措。坚持绿色发展已成为构建精准扶贫格局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广水市以绿色发展为支点,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加快发展民生林业、培育特色扶贫产业,实现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出了一条林业生态扶贫与生态治理互促双赢的路子。2019年,全市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1.3万亩、长防林项目2000亩、森林抚育项目2.33万亩;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346家,累计发展高效经济林、木本油料林、苗木花卉产业 30.2万亩。2018年带动225户贫困户创业、就业。全市办理易地搬迁点征占用林地 55.6139公顷,免收植被恢复费117.0901万元,支持36个贫困村移民搬迁;支持92处光伏产业征占用林地,提供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护林员就业岗位270个。
一、抓好林业生态扶贫,促进共生共赢
一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保护林,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对贫困村集体、个人和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所有的森林纳入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我市公益林36万亩补偿标准;对贫困村集体、个人和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所有的天然林,纳入停伐管护补助范围。二是开展造林绿化,夯实贫困地区生态脱贫基础。支持和指导贫困地区和贫因户开展造林绿化。按照“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的要求,指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精准灭荒工程,推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宜林荒山应绿尽绿;积极争取森林抚育项目资金,支持贫困村开展森林抚育,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到2020年,全市共建设美丽乡村75个。
二、推进林业产业扶贫,繁荣林业经济
一是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力发展以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产业,把木本油料产业打造成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市油茶、红栀子等木本油料面积发展到1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8个以上。加快生物质能源林、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实现林业增效益,农民得实惠。二是拓展绿色健康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打造一批森林旅游精品景区、特色线路、特色产品及森林旅游示范县、示范村、示范景区、康养林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建设各类森林公园3个以上,湿地保护面积8万亩。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兰花、药材等森林旅游商品;推进林业生态示范县、森林城镇和绿色示范村创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森林康养和乡村旅游。鼓励贫困群众发展以家庭或参加合作社等形式参与森林旅游经馆,实现脱贫致富。到2020年全市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实现收入22亿元,森林旅游业和综合服务业能力全面提高。三是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经营主体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支持经营主体承担林业项目,加大对经营主体技术扶持力度,优化金融保路扶持,在龙头企业评定标准上对贫困村的涉林企业予以倾斜照顾。在林业产业专项资金分配时把企业带动农户及解决就业情况,企业支持林业扶贫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对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带动林农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园区给予倾斜支持,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对口扶贫。2018-2020年,全市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据本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品种,充分利用林业基地和森林空间,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引进大中型药企,与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大基地合作,做大做强七叶一枝花、桔梗、虎杖、红栀子等道地中药材产业。到2020年,全市林下经济达10万亩,打造3个以上高效林下经济示范点。
三、实施林业扶持措施,完善利益连接机制
一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林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贫困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各镇、办林业工作站,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定期选派林业技术专家到帮扶贫困村开展到村到户的林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和服务,全年计划培训80人。在帮扶思路上,立足“精“准”,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利用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手机信息或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推送农时农事、价格行情、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积极牵线搭桥,引导贫困村参与林特展会、网上销售、农超对接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三是构建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林业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林业产业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户。让农户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依托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链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