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产业建设”“三个全覆盖”“三个实打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一个个关键词跃然眼前。广水市坚持创新推进,在实施脱贫攻坚战役中探索出一些特色亮点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年年被考核为湖北省优秀等次,脱贫产业建设工作在2019年6月份湖北省“利川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广水路径”。
因地制宜兴产业 利益连接促发展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发展以优质稻、蔬菜、食用菌、大蒜、茶叶、甘薯、马铃薯、木本油料、猕猴桃、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培育壮大生猪、肉牛、肉羊、王鸽、土鸡、鸭、蜜蜂、稻虾连作、池塘泥鳅养殖等高效养殖基地。通过健全利益连接机制,截止目前,共计带动8525户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持续增收,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达92.53%。
一是制定规划科学发展。每年年初,组织相关股室编制当年广水市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涵盖广水本土发展成熟的种养殖业等主导产业。通过区域化布局,增强扶贫产业的适生性,通过集约化发展,促进产业规模经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
二是技术指导保障发展。组建市级产业扶贫工作专班,指导全市各镇办科学选择产业发展扶贫项目,深入镇村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帮助贫困户联系项目落地、协调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引导贫困户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协调建立贫困户与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帮助销售农产品等,着重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大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发挥166名带头人“火种”作用,每人至少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累计带动2000余户。组织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2020年两期,培训人数260人。选派农业、畜牧、水产等相关技术人员,常年深入到全市各地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三是基地示范带动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大户,通过项目资金扶持、驻村工作队帮扶,引导创建各类种养殖基地,用样板和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扶贫产业。截止目前,全市已形成优质稻种植50万亩、蔬菜16万亩、油茶17.23万亩、茶叶4.2万亩、林果5万亩、食用菌4500万棒(袋)、水产养殖21.8万亩、生猪年出栏39.6万头、王鸽800万只。
四是利益连接稳定发展。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让贫困户得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股金,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蔡河镇桃李飘香专业合作社(猕猴桃种植)流转16户贫困户土地280亩,每年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费17460元,户均1000元;每年吸纳贫困劳动力20人,常年务工10人,年收入10000元/人,打零工10人,年收入2000元/人;吴店镇湖北禾禾园林有限公司(苗木种植)流转20户贫困户土地60亩,每年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费24000元,公司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28人次参与务工,支付劳务报酬42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各类主体2162家,带动贫困户20972户,带动贫困人口59162人,主体带动贫困户的比率达94.42%。其中各类专业合作社1799家,带动贫困户17131户;龙头企业90家,带动贫困户2466户;家庭农场171家,带动贫困户523户;其它各类主体66家,带动贫困户85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