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追梦人(二十四)

和美家庭助力回归电商能人致富带贫

——记广水市蔡河镇木搭桥村最美脱贫攻坚家庭杜帅事迹


在桃李芳菲的广水市蔡河镇木搭桥村,有这样一个家庭,因为一位外出能人的回归,带活了当地村级组织建设,带火了村级脱贫产业,带富了小农经济为主的贫困村民,提起他,当地人都竖起大拇指:“我们村多亏了杜帅了,他的家庭可以说是典型的人才回归带动脱贫攻坚最美家庭,舍此并无其他!”

杜帅,现年34岁,大学毕业后在外从事电商自媒体工作。小伙子为人和善实在,看问题眼光独到,能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肯干实事!让人称羡的是他在工作中认识了现在的媳妇儿,来自湖北天门的李丹,两人算是志同道合,夫唱妇随,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能共进退!当有一天杜帅提出回乡创业的时候,爱他的妻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其实每个在外远行的孩子都有一个回乡梦,杜帅也不例外。他觉得家乡需要发展,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需要过上好日子,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有人陪伴……但杜帅深知,妻子的娘家条件比自己好得多,但妻子还是尊重、理解丈夫的选择,愿意回到鄂北山区与丈夫一起创业,相信丈夫一定能搞出名堂。

回乡创业的五年,妻子李丹当起了贤内助和连心桥。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其乐融融,从没有什么矛盾。无论何时到他家去,都是和谐美满。同时,夫妻二人发挥电商所长,把电商之火引到贫穷落后的山村,燃起致富思进的熊熊大火。

杜帅全家福,右一为杜帅

村里年轻人少,大学毕业的他很快就发挥自己所长为村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被聘为村里的副主任。年轻的杜帅有一股干事创业的冲劲和闯劲,对看准了的事,他会一往无前去做。妻子李丹也当起他的村委会“编外人员”,为他的想法加油助力。

木搭桥村主导产业是胭脂红桃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且规模不小。但以往,地标产品大多靠提篮小卖或者等待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好货卖不出优价,碰上桃子大量上市,一度出现滞销。杜帅回村后,夫妻俩商量用互联网优势将桃子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能吃到家乡的特色优质桃。

说干就干,从事电商多年的夫妻俩着眼于全产业链,首先出马联系快递公司,再联系纸箱厂家,最后联系懂网络的年轻人,形成了一条龙的包装、销售、售后服务电商扶贫模式。桃子上市的那些天,村里家家户户打包发货,车水马龙,堪比春运现场,木搭桥村的桃子从此摆脱了大量上市跌价烂在地里的局面,成了网红俏销产品。如今,村民的桃子还在树上,早已名桃有主,纳入了订单销售。

疫情期间,杜帅将村民胭脂红桃收购一空

杜帅认为,电商扶贫最大的好处就是转变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市场的旺销倒逼他们加强果树科学管理,广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种植。杜帅牵头联系果树种植专家,又手把手将先进的果树管理方法教给村民,有效解决了桃树病虫害等问题,同时,妻子李丹动员杜帅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贫困户的桃子优先收购、超出市场价收购,让贫困户心无旁骛脱贫增收。妻子说,“村官虽小,但直接面向农村,面对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位置重要,当官就要为老百姓服务,只有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你才对得起村民的信任,才对得起我们返乡创业的初心!”

合作社免费为桃农培训技术,引导桃农树立标准化理念

近三年来,杜帅和妻子将合作社经营得有声有色,名声在外,把胭脂红的品牌擦亮得熠熠生辉。但在妻子的鼓励下,杜帅不遗余力在扶贫扶志上下功夫。他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用贫困户中的标杆激励其他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同时因户施策,扶持他们养鸡、养猪、种菜等,并且承诺通过互联网包销,贫困户信心倍增。随州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相继来他家采访,央视三农的记者也来报道……

木搭桥村优质农产品从此不愁销

一花引得百花开,一业壮大百业来。杜帅根据鄂北地区土壤、气候特点,在妻子的建议下,考察引进了外地紫薯种植技术。为防乡亲们投资失败,他自己先带动家里人种植了20亩试验田,父母虽不理解却也十分支持,当紫薯收获售出后,效益可观,父母也放下心来,认为这条脱贫之路找准了!当村民从杜帅手中接过“触网”销售的票子,脱贫信心更足了,笑容更多了......

杜帅及其家庭的事迹传开后,很多村慕名而来学习取经。但杜帅却说,只要心中装着家乡、系着村民,任何困难都会克服,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只要家庭成员大力支持,自己再苦再累心也甜!杜帅庆幸自己有一个倾力支持自己的家庭,他总是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力量更多来自组织,来自群众,来自家庭默默的支持和奉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家庭和谐,才能社会和谐,我要好风借力,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引导更多的家庭、更多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家致富!”



通  讯  员:高教荣

责任编辑:王译萱

审       核: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