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泉水村位于长岭镇东北部,徐家河水库上游,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9亩,山场面积2740亩。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24个,总户数599户,总人口2081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35名,平均年龄 47岁,村民代表26人。
泉水村是广水市5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91人。全村已于2017年通过评估验收整村脱贫出列。泉水村先后荣获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十大荆楚最美乡村提名奖。
一、讲政治,夯实党建基础。泉水村党支部始终把班子建设紧抓在手,建立机制硬规矩。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促进“三会一课”的有机融合,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党建主要突出了“五个字”。一是突出一个“学”字,针对全村党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鲜事物不快,用老办法、老传统就能包打天下的思想观念,他们坚持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做实、学实,通过上党课、领学等方式,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理解和把握,用以指导工作。二是突出一个“抓”字,抓少数人,就是抓住老干部、老党员、无职党员、能人乡贤,发挥他们模范作用。三是突出一个“谋”字,谋事业、谋发展、谋实事。泉水村建立了“逢事必议”公开机制、产业扶贫的激励机制、环境整治的奖励机制、“最美泉水人”的评选评价机制,乡贤回归的反哺机制。四是突出一个“带”字,干部党员带动产业发展,带动环境整治,带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带动后备干部的培养。五是突出一个“领”字,就是村党支部当好“领头雁”特别是支部书记是关键,泉水村党支部书记郝旭东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一系列的举措,使党支部一班人既能入厨房,又能进厅堂。泉水村的群众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对党支部认可度越来越高,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实效日益显现,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二、谋福祉,引领脱贫攻坚。村党支部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做到工作、责任、政策三落实,一户一策,因户施策。脱贫攻坚年初有规划、落实有计划、事事有着落。虽然全村已于2017年脱贫出列,但他们仍然坚持脱贫不脱产业,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人的“三脱三不脱”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党支部还积极与驻村帮扶单位协调配合,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广水市烟厂和财政局49名干部结对帮扶了泉水村除五保户以外的9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做到了全覆盖,结对干部按月入户解决实际问题达二次以上,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市财政局连续5年每年拿出2万慰问贫困户,累计争取广水烟厂帮扶资金150万元,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三、兴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泉水村先后引进财进养殖、禾禾苗木、湖北大自然、鑫泉油茶等五家规模企业落户,发展多肉植物、花卉苗木、莲虾共作、标准油茶、生态农庄等绿色产业,流转土地3500多亩,与当地农户建立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得薪金,入股得股金的“三金”利益联结机制。据统计,全村每年土地流转费58万元,务工费150万元,股金分红15万元,人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村集体建成了333千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和70亩月季、梅花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
四、重长远,绘制振兴蓝图。聘请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量身定制“泉水花韵”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按照“跳出泉水、发展泉水”的思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筹资70万元将原村小学重新维修,完善了党群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村级文化广场。全村群众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进村主干道刷黑1.9公里,公路硬化实现了湾湾通,户户通,栽植了2万平方米绿化带和12000株风景树,安装了280盏太阳能路灯,配备了垃圾车、垃圾箱、垃圾桶,并建立了垃圾清运的长效机制,绿化、美化了5个村级自然湾。现在泉水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每天游客近2000人,门票、餐饮等旅游收入达4万元以上。
展望“十四五”,泉水村将秉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美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打造的发展思路,围绕长岭镇提出的“康养小镇、农旅胜地”发展战略,联合周边村庄抱团协调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建设绿色、幸福、美丽的新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