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基石”铺坦途 ——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湖北广水公安交警黄远波

5月25日,参加收听收看全国公安系统英模表彰电视电话会后,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湖北广水公安交警黄远波感慨万千。他说:“能获此殊荣,得感谢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厚爱!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关心的亲人和朋友!”感谢的背后,包含着黄远波更多不为人知的默默奉献。

巍巍武胜关,湖北北大门。武胜关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之间,贯通南北、途经六省的主干线107国道跨关而过。

107国道的武胜关路段地形复杂,坡陡弯多,曾是交通事故高发地,被当地群众称为“死亡线”。

武胜关下,镇守着一支被誉为“雄关铁警”的公安队伍。这支英雄警队曾荣获“全国创建平安大道模范集体”,荣立集体一等功。

他的带头人叫黄远波。

作为湖北省广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武胜关中队中队长,黄远波带队镇守“雄关”23年,将昔日事故多发的“死亡线”变成安全畅通的“平安道”,创造了107国道广水段无较大交通事故、无车匪路霸案件、无交通堵塞的好成绩,荣获湖北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死亡线”上踏出平安大道

1999年,107国道创建全国平安大道。

交通事故高发的武胜关,成为必须攻克的“硬骨头”。

为此,广水成立武胜关交警中队,抽调10人驻守“雄关”,全力整顿交通秩序。

31岁的黄远波和战友们打起背包,来到离家40公里外的武胜关,加入新成立的武胜关交警中队,担负起42.3公里国道线和2个乡镇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蜿蜒的国道旁,草木丛生,人烟稀少。他们租住当地老百姓的民房,白天在路面巡逻、纠正违法行为、宣传交通安全、排除事故隐患、抢救伤员、处理事故、疏导交通,晚上伴着蚊子嗡嗡声入睡。

“白天腿要走断了,嘴巴说干了,晚上熬夜写材料,蚊子咬得睡不着,又长期不能回家,身心疲惫。”几个月后,黄远波有点想打退堂鼓。

同样是民警的父亲为他鼓劲:“干一行爱一行,做就要做到最好。”

“人活一张脸。在部队,就是要保家卫国;在地方,就是要为民造福。”历经军营淬炼的黄远波下定决心,选择坚守,一干就是23年。

不论严寒酷暑,黄远波同战友们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护平安,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3456”工作法——

——狠抓固定守点和流动巡逻、高峰疏导和低峰纠违、重点查处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三个结合”,道路交通秩序好转。

——坚持送法规进乡村、送安全给司机、送客车安全过境、送温暖给群众“四送连心”活动,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落实一辆警车、一辆勘查车、一辆吊车、一辆救护车、一辆施救车的“五车联动”抢救工程,快速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建立指挥疏导队、撒盐融冰队、抢修病车队、应急拖车队、吊车施救队、服务保障队“六队联勤”机制,提高道路交通疏导能力。

“3456”工作法在实践检验中彰显威力。107国道广水段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从最高峰60多人降至个位数,昔日的“死亡线”成为平安大道。

真情爱民与群众心贴心

1987年,19岁的黄远波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341”部队的一员。

在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执勤的3年,让他牢牢树立“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人生信条。

退去军装,穿上警服;戎装更换,初心未变。

从警30年,黄远波把驻地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为危困群众排忧解难,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

去年6月29日,黄远波前来看望慰问92岁的马锡山老人。

马老是烈士后代,一家人仅靠其儿子马绍国耕地维持生活。

黄远波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带领队友在武胜关顶一空场帮助马家人建起洗车点,为过往车辆洗车、加水降温,既方便了司机,又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困难。

“一到刮大风下大雨天,黄队长就会过来看房子结不结实,有没有困难。在交警队的帮扶下,我们的生活改善了不少。”马绍国说。

今年1月,临近年关的时候,黄远波又自掏4000元,购买大米、食油、面粉,包了4个红包,组织中队民辅警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专程到92岁烈士后代马锡山和85岁程延明、86岁李佳治两位五保老人,10岁困难学生小翰林的家里慰问。

真心换真情,爱民赢赞誉。

在武胜关中队荣誉室里,“交警显神威、一心为人民”“警民携手、共筑和谐”等锦旗挂满墙壁。墙上挂不下,众多锦旗被叠起。在一摞摞锦旗中,一面写着“大救星、及时雨”的锦旗让人印象深刻。

2016年,河北省石家庄裕华区的桂延林、肖丽夫妻开着三轮车到湖北旅游。经过107国道广水段时,60多岁的桂延林犯病了,躺在车上坐不起来。黄远波巡路途中看到这一幕,赶紧上前询问情况,开车把夫妻俩送到最近的医院,并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

老人病好后,主动找到黄远波送上一面写着“大救星、及时雨”的锦旗,并把垫付的2000元还上。见老两口经济条件不太好,黄远波只收下了锦旗,让老两口把这2000元当作回家的路费。

据不完全统计,23年来,黄远波为群众排忧解难1200余次,帮助国道沿线18位孤寡老人解决生活困难,资助25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无数次吩咐中队食堂为滞留司乘人员准备饮食,为抛锚货车司机垫付修车费。

中队收到锦旗和感谢信100余面(封)。群众深情地说:“有这样爱护群众的交警,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他们的工作。”20多年来,沿线群众见到各类交通事故,主动报警300多次、抢救伤员180人。



以身作则带出铁警队

作为带头人,黄远波对自己要求严格。

有一次,黄远波带队在广水粮库门前路段执勤时,发现一名司机酒后驾车。该司机当场掏出一万元要求“放他一马”,被黄远波严辞拒绝。

“廉洁自律不过关,执法就没有底气。”黄远波说,严于律己,正己正人,才能永葆“雄关铁警”旗帜不倒。

作为带头人,黄远波不止对自己高要求。

武胜关中队有5名民警、4名协警。为确保国道平安畅通,中队实施军事化管理,吃住在中队,学习、训练、执勤成为生活的全部,“离队汇报制”“双最评选制”“内务评比制”等,各类大事小情,都由制度“管”起来。

“雄关如铁,红旗永葆”为内容的荣誉观教育,每周一次;队列、手势、擒敌拳、擒拿格斗为主要内容的警事技能训练,每月一次。通过日常的荣誉观教育和警事技能训练,队员养成硬作风,铸就铁纪律。

2000年,为参加全国公路巡逻民警大比武,在3个月封闭训练中,黄远波的右胯骨摔裂,多名队员受伤,但没一人退缩,全员打封闭针上赛场,勇夺全省第二名。

2016年12月,一场大风雪降临鄂北大地,随着气温急剧下降,道路结冰打滑。黄远波启动“六队联勤”机制,带领民警冒雪徒步在每个险段,指挥疏导过往车辆通行。雪结成的冰5天5夜不化。期间,他们没有一人下国道。身外一身雪,衣服汗湿透,鞋垫拧出水,全员仍然值守。最终,雪灾没有导致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干事业的好地方。经过了武胜关的锻炼,没有我吃不了的苦、干不成的事。”这是副中队长雷斌的肺腑之言。

23年来,中队人均年加班720小时,冬战严寒,夏斗酷暑,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0多万起,在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下,指挥疏导车辆安全过关30多万台次,排除事故隐患1800余起,协堵交通肇事逃逸案80余起。

中队管辖的42.3公里国道被评为“创建平安大道一等管理水平”,中队先后被授予“全省模范交警中队”“全省政法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等近百块奖牌。

铁血忠诚铸警魂,平凡岗位谱华章。武胜关下,黄远波用本色和初心坚守着理想与信念,用勇气和担当扛起了责任与使命,他用23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守护着平安,守护着民心,守护着一路坦途!

通讯员:王贵生、李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