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非遗”魅力

在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连日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开展了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广水“非遗”成果展,向市民群众普及非遗知识,宣传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成果,推介非遗发展创新的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工作新模式,组织开展了广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调研、培训、研究工作,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上不断创新。社会机构、非遗爱好者也纷纷加入,成为“非遗”保护力量的有力补充。

 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杨涟传说》、《应山滑肉》《应山奎面》三项我市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名录项目,以及《广水民间歌谣》《地花鼓》等23项随州市级名录项目、《彩船舞》《龙灯舞》等61项广水市级名录项目。

同期: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 李文:作为年轻一辈,能够了解到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家授权生产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我们应山的奎面和滑肉这两个(非遗)产品发扬光大。

长期以来,滑肉、奎面、四色、花鼓戏等我市饮食文化、传统技艺、传统舞蹈戏剧以丰富多样的门类、风格、形式,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成功申报非遗保护,古与新相结合、传统与前沿相融和,起源于群众的非遗项目得到发扬和光大。

 同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工作人员 杨翠: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普通的百姓,我们通过这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宣传,可以使广水的老百姓更好了解我们广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更好的促进我们广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发扬光大。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记者 郑伟 编辑 曾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