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院士“点金”!国内首个钒基钠电正极材料前沿项目落户湖北广水

2月27日,恩耐吉科技钠电正极材料暨产业化座谈研讨会在广水市召开,标志着全国首条“钒基磷酸盐体系”钠离子正极材料千吨级生产线正式落户湖北广水。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荣毅超等专家汇聚一堂,为随州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和广水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出谋划策、点石成金。

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甘国栋,随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兴旺,广水市委书记杨光胜,广水市长崔传金等领导出席会议。

恩耐吉科技是国内最早研发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技术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能够批量生产钠离子正极材料的企业。目前企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为核心,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对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形成全面可持续化的研发和生产。

座谈会上,张清杰、赵东元、荣毅超三位院士对新型能源材料特别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进行了分析,对随州推动专用汽车新能化轻量化发展、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张清杰表示,攻克钠离子正极材料批量生产问题将完美解决原材料靠“进口”的问题。钠离子电池具备高安全、强低温、长循环、高倍率,即使面对零下40摄氏度的北方市场,也能放出常温环境下75%的电量。

恩耐吉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曜闻说,“钒基磷酸盐体系”钠离子正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核心生产用料,也是稀缺战略性资源。随州作为专用汽车之都,在推进专汽产业新能化、智能化、场景化、装备化,以及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纯电动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等领域都有完整的布局和政策支撑。恩耐吉“钒基磷酸盐体系”钠离子正极材料项目建成后,将为随州新能源电池领域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期项目启动后产量将达千吨级,产能达8000万,二期产能规划2000吨,产值1.5亿。

钱远坤介绍了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和发展情况。他说,近年来,随州坚持“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建设新园区、打造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依托新能源发电、专用汽车、应急装备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开展策划式招商,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希望借助各位院士专家的力量,对随州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专汽新能化轻量化转型等方面给予指导,将更多优质创新链、产业链资源导入随州,助力随州抢占产业制高点,擦亮“新能基地”名片。随州将着力打造酒店式服务区、度假式工作站、科研转化集聚地、创新创业保护区,为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杨光胜说,恩耐吉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填补了广水市新能源产业在生产应用之间储备环节上的空白,双方的合作实现了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对于这样的高科技项目、这样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广水市高度重视、满怀期待,也将倍加珍惜、倍加呵护。杨光胜表示,要提高站位,把准“新能基地”建设正确方向。广水将以“新能基地”建设为契机,助力钠电正极材料项目做大做强。要做大格局,扛牢“新能基地”建设工作责任,确保“新能基地”建设成势见效。要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全力培养“想干”的境界、强化“敢干”的担当、放大“干成”的效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发展胜势,以“新能基地”建设的实际成效,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崔传金表示,广水将细心对接、细致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办事环节、时限、流程,落实常态化沟通服务企业机制,用心用情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让企业感受广水温度和力度。要聚焦要素,聚力保障,进一步加快完善水路电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迅速满产达效,推动企业成为支撑广水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近年来,广水市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的理念,全力抢抓风口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招商引资,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狠抓七大园区建设,打造了东三镇、工业基地“两大百亿工业集聚区”,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的“2542”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广水市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新能源产业是广水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投资规模达105.81亿元,总装机规模达109.04万千瓦,年税收近3亿元。目前,总投资103亿元的风光水储一体化多能互补项目、总投资47.37亿元光伏项目、总投资30亿元花山抽水蓄能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快速推进。2022年,世界首个县域级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在广水市启动送电,为20万人提供了绿色能源。

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及广水市副市长王定兴、吴军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融媒体记者:杨辉

责编:周苗

审核:陈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