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连发五论!聚焦这件大事!

近日,我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湖北日报在头版刊发五篇评论,从“为什么建设先行区”“怎样建设先行区”“建成什么样的先行区”等层面,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考量、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方法路径、目标任务等展开深刻论述,推动全省上下明方向、增动力、添合力。

牢记嘱托勇担当

——一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我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近一年来先行区建设迈稳第一步、取得初步成效后,湖北围绕为什么建设先行区、怎样建设先行区、建成什么样的先行区等重大问题,进行的思想再统一、任务再聚焦、措施再完善、行动再加力。

政治站位高、大局观念强,认识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立足湖北基础和条件作出的积极探索,是我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实际加以落实的重要内容。

加快先行区建设,是湖北牢记殷殷嘱托、扛起光荣使命的政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考察湖北,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等使命任务。完成使命任务,需要强化政治担当。政治担当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把湖北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考量,深刻认识到加快先行区建设,是湖北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湖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从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对先行区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到这次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对先行区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前后承接、融合贯通的考量和安排,就是为了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细化实化到发展思路、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上,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湖北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加快先行区建设,是湖北心怀“国之大者”、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现实需要。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湖北作为内陆省份,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不足。从“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我省面临的一次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环境,我们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加快先行区建设,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奋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先行区建设,是立足自身基础和条件,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的积极探索。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我们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具有经济结构优势、资源要素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发展势头良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努力实现从沿海开放的“后队”变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先行区”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全省上下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牢记嘱托中锚定前行方向,以奋发有为书写先行区建设的“荆”彩故事,把我们认定的大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跳出湖北看湖北

——二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视野、格局、胸怀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能干多大的事、能挑多重的担、能实现多大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在心怀“国之大者”中谋划“省之要事”的责任担当,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奋发进取。其背后的深层考量是,跳出湖北看湖北。

跳出湖北看湖北,指向的是在我国前行的大坐标里审视湖北发展。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此后,在重要会议上,在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主战场中选准自己的定位”“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体现的是一种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一方面,这包含“登高望远”的视野打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一方面,这彰显“脚踏实地”的坚定前行:加快先行区建设,是将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的一条光明大道,是谋定而后动的积极作为。

跳出湖北看湖北,聚焦的是破除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三组“是”和“不是”,深刻阐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的辩证关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总体上说,新发展格局之“新”,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对重塑新竞争优势所作出的战略安排。在新发展格局的大棋盘里,我们要清醒看到,特定历史时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延续。在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走出“沿海—内陆”发展梯次的传统思维,摆脱内陆省份地理环境决定论等固有认知。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就是湖北既正视客观存在的差距,又看到积累的基础、取得的成绩,在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坚定信心,以更大格局、更大勇气、更大魄力育先机、开新局。

跳出湖北看湖北,归结起来是要激发自身能动性,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推动湖北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跳出”是一种对比的视野,这要求我们不只是盯着自己看,而是要纵向看、横向看,最终回到推动湖北发展上。环顾全国,各地奋勇争先,一派奔腾气象。审时度势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支点”“前列”“新篇”前面,都有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界定,很大程度上都是要求湖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更大贡献。此次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一张蓝图、两张清单、三个统筹、四化同步,“六新”目标、十二大行动、71项指标,综合起来看,体现了湖北从实际出发,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路径和实际措施,我们必须在牢记殷殷嘱托中把握原则性和方向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跳出湖北,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内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激活力、添动力、聚合力。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全省上下要把稳舵、加满油、鼓足劲,在先行区建设中昂扬进取、奋蹄疾驰,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积小成为大成,推动湖北发展不断抵达新的境界。

发挥优势激活潜能先行先试

——三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清醒研判自身条件、优势和潜能,是保障发展战略科学性、发展目标可实现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丰富的内在特征。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持续实施,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很多重要指标,像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从需求和供给两端看,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以及基于国内大市场而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凸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有实践基础的”“只要顺势而为、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基于对湖北省情的深入认识和深刻分析。在各项事业接续传承、开拓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对当今湖北省情的认知日益深化。从经济结构看,湖北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以内需为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和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们“船小好掉头”、转型成本低,具有结构性优势。从资源要素看,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用链条较为完备,综合科创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既是制造业重地,又是中部粮仓;拥有绿电、页岩气等可持续发展能源保障,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从地理区位看,湖北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从精神气象看,历经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和疫后重振等大战大考,全省上下感恩奋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扬帆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音更响亮、能量更强劲。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更重要的是在盘点优势中发挥优势,在先行先试中闯出新路。我们所拥有的以上“家底”来之不易,包含巨大的艰辛付出、凝结持续的拼搏奋斗,用好这些“家底”,实现更大发展,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对照党中央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的重要着力点、要持续推进的相关重点工作来看,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工作思路、行动路径和办法举措等,把握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推动先行先试从“纸面”落到“地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看不到优势,就会盲目悲观;看不到不足,就会盲目乐观。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不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好高骛远,而是立足湖北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现状本底,在固底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一体发力。这既包括将各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考量,也蕴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发展质效有待提升、四化同步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均衡性有待增强等攻坚课题。辩证来看,补短板、强弱项的过程也是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的过程。

立足实际、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这是永恒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要以先行先试之姿把握湖北之机、激发湖北之能、推动湖北之进、砥砺湖北之为,以敢闯敢拼之勇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展现湖北担当、贡献荆楚力量。

以“十二大行动”为关键抓手

——四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开门先要找到门锁,工作先要找到抓手。

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部署了“十二大行动”,这是加快先行区建设要把握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各地各部门在落实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抓手。

“十二大行动”是紧扣湖北现实的靶向施策。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的六个重要着力点。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针对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强调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对标党中央要求,细看湖北“十二大行动”,这些举措体现了湖北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的思考和谋划。比如,湖北肩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同时也是粮食大省、生态大省,把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置于首位,既是政治上的高度清醒,也是责任上的勇毅担当。比如,湖北作为科教大省,必须以自身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既是将我们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的应有追求,也是助力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当作出的贡献。比如,湖北地处中部腹地,具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实施完整内需体系培育行动,在新形势、新征程上育先机、开新局,有比较好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条件。

用好“十二大行动”关键抓手,重在精准发力、精细落实。“十二大行动”面向全省提出,但并不意味着各地各部门平均用力、等量推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不同,有的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底子较好,有的地方科创实力比较显著,有的地方农业现代化基础相对坚实,有的地方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上呈现良好态势,有的地方生态地位重要、功能特殊。具体到各地各部门,落实的侧重点要结合实际把握,不能简单按照先后顺序来理解,不能把精力分成十二等份来推进,而是要通过找准自身定位和全局工作的结合点,明白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在“量力”的基础上尽责、尽力、尽心。

用好“十二大行动”关键抓手,要以重点突破推动整体跃升。流域安全是先行区建设的前提保障,共建共治共享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理念和方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是先行区建设的先手棋,改革开放是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十二大行动”的每一项,都对应着需要攻克的现实难题,不可能靠某个点位单兵突进就能完成。把“行动”变为现实,各地各部门既要对已经明确的重点方向了然于胸,又要立足自身实际多琢磨一些有条件、可落地、能争先的事项,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以重点领域跃升带动整体工作推进,以关键环节突破实现事业全局出彩。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一场需要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的攻坚战、持久战。湖北能不能在先行区建设上闯出新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各部门能不能先行,是不是在先行。既然是先行,我们就不能简单满足于“考试及格”,更要追求“更好更优”,既要防止“说了不算、定了不干”“雷声大雨点小、久久不闻落地声”,也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全省上下要把“十二大行动”牢牢抓在手上,紧盯着力点和突破口,出硬招实招、使真劲实劲,心中有“数”、手里有“牌”,脚踏实地探索、稳扎稳打推进。

凝神聚力干出新气象

——五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为什么建设先行区?怎样建设先行区?建设什么样的先行区?《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给出了明确答案。目标能不能实现?就看我们能不能凝神聚力干出新气象。

责任上肩干出新气象。湖北要加快建设的先行区,是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的先行区。结合这“六新”目标,《实施意见》的主体部分围绕“一张蓝图、两张清单、三个统筹、四化同步”,部署了“十二大行动”,安排了71项指标。全省上下要深刻理解,加快建设先行区是湖北把自身发展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谋划的责任担当之策,是从湖北实际出发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加压奋进之举。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先行区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决不能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决不能谋而不动、推而不动。

扣准“先行”干出新气象。先行区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是靠先行者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六新”目标看,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基本建成,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要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国制造强国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些部署都带有鲜明的“先行一步、领先一步”特征。在落实过程中,如果总是一副同自己的过去比、同发展弱于我们的地方比感觉还不错的心态,看不到百舸争流的态势,缺乏敢向高处攀、敢与强者比的行动,这些目标就很难实现。从具体指标看,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到12%等,这些经过深入论证和科学测算,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可落地、可考核的指标性要求,包含要走在中部乃至全国前列的考虑,也都要靠一马当先、敢为人先的拼劲来托举,决不能畏缩不前、安于现状。

众人拾柴干出新气象。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们要防止影响蓝图落地生效的一些现象:没有全局在胸,不抬头看路,只管“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只顾单打独斗、单兵作战;不是积极添柴把“火”烧旺,而是两手揣兜,看着别人抱薪;不想“我能做什么、我要干什么”,而是抱怨“你行你上,我做不了什么”。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离不开各地各部门、方方面面的力量咬合、行动配合、效果聚合。众人拾柴,就要凝神聚力、团结一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把“你、我、他”变成“我们”,把“多股绳”拧成“一股劲”,一起为先行区建设挺膺担当、添砖加瓦、献智出力。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对应的是“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的改革发展形势,指向的是在新起点上大胆试、大胆闯,干出一番新事业、实现更大发展的追求抱负。我们要牢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的道理,听清“催征鼓”、响应“集结号”,在先行区建设中奋力续写不负使命、不负历史、不负荆楚人民的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

来源:湖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