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 』
老虎岗村于2021年10月注册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卓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易永国采取党建引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投入运营,村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乡村治理成效显著提升。截至目前,乡村合作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2万元,利润74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获评二星级乡村合作公司。2023年在广水市乡村合作公司擂台赛中,荣获“十佳合作公司”称号,国家农业农村部及省内外20多家单位500余人次到老虎岗村考察调研。华中师范大学将腾云农业确定为学校共同缔造与共同富裕研究基地。
『 二、做法成效 』
01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思想合力
一是凝聚共识。2021年,老虎岗村在化解96万元村级债务、率先在全镇实现债务“清零”后,易永国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就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开展讨论,最后形成“不发展就会一潭死水”“发展才有出路”的思想共识。通过这次会议,老虎岗村不仅理清发展思路,还得到群众支持和认可,更增加创建乡村合作公司的底气。二是摸清底数。村“两委”干部对集体的土地、山场、水面、房屋等资产资源及承包合同再次进行清理,摸清本村“家底”,核清收支情况,建立完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为乡村合作公司的成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共建公司。针对村“两委”和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局限性,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2021年10月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成立了蔡河镇第一家村级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卓永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产权清晰,运营规范。
02
把握关键环节 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建公司,首先得有资金。易永国同村“两委”开动脑筋,积极发动各方力量,撬动五方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社会资本方出资、农民自愿入股、政府拨改投资金、国有企业投资等,主要用于乡村合作公司投资入股、自主经营、参与基层治理等。二是着力吸纳使用人才。积极挖掘人才,吸引有情怀、有实力、懂管理、会经营的“新乡贤”回乡发展,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资源流注入乡村发展。合作公司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腾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挥腾云农业的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建设温控大棚,发展蔬菜育苗、种植,既弥补乡村合作公司短板,又获得稳定收益。三是着力发展壮大产业。易永国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因地制宜,从用好土地资源、做好农业文章开始,推进农业“接二连三”。2023年,乡村合作公司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优质稻,群众每年可获土地流转费用11.8万元,还有效解决了抛荒撂荒问题。目前,乡村合作公司已发展优质稻种植加工、农机服务、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4个,增强造血功能。
03
创新运营模式 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合作公司”+“龙头企业”。村“两委”经过认真调研,选择与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携手,以项目合作、资金入股等方式协同发展,并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共同富裕。先后筹资150万元入股湖北腾云农业公司,建设温控大棚等,每年保底收益15万元+按股分红。集中流转土地800亩,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用40万元,吸纳88人务工,年支付报酬180余万元。二是“合作公司”+“专业合作社”。基于本村实际与利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入股20万元成立粮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开发资源、盘活资产、运营资本,形成倍增效应。打造集“田地翻耕、育秧、插秧、烘干、收购、存储、加工”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每年保底收益5万元+按股分红,5个种植大户实现社会化服务收入40.9万元。三是“合作公司”+“合作公司”。易永国与村“两委”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采取多村联合,改变“撒胡椒面”的方式,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抱团发展、统一管理,实现了“1+1>2”的效果。2022年5月,老虎岗村乡村合作公司联合灯岗村、院子湾村等5家乡村合作公司,共筹资120万元,流转土地25亩,在本村建设土温蔬菜大棚6座,由老虎岗村乡村合作公司负责种植反季节蔬菜绿茄,年产值可达50多万元,每座大棚可实现收益4.6万元,带动周边村民获得务工收入19万元。2023年,合作公司又联合黄土关村乡村合作公司,各投资20万元,流转土地12亩,建设早春延秋温室大棚10座,栽种黄瓜等蔬菜,年产值可达15万元。
『 三、经验启示 』
1.坚持党建引领才能激发活力。要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企业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借力发力、乘势而上,真正实现党建有力量、发展高质量。
2.坚持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赢。要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充分发挥领导机关、业务部门、帮扶单位、村与村之间、龙头企业等平台资源优势,攥指成拳,变“单村独斗”为“抱团发展”,才能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用、收益共分、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整体突破、提质增效。
3.坚持人才培育才能引燃动力。要积极培养选育引导有家乡情怀、有投资能力的乡贤能人回乡创业,用“乡贤会”等把村内“能人志士”聚起来,用村湾夜话、村民大会把合作社、群众组织起来,依靠群众、汇聚群智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村级党组织、乡村合作公司、社会资本方和农民群众同心共谋、合力共进、多方共赢的生动局面。
编辑:刘航、张峰
审核:闵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