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筑牢饮水安全防线 护航群众健康生活——广水市疾控中心系统推进全市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为科学评估供水卫生质量,保障饮水安全,广水市疾控中心于近日启动全市年度枯水期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此次工作严格遵循《广水市城乡饮用水监测方案(2025年)》技术规范,通过系统性水质检测与风险研判,为全市人民群众构筑饮水安全屏障。

本次监测网络全面覆盖全市集中式供水、农村规模化供水和重点单位供水系统。中心专业检测团队综合考量水源特性、制水工艺、管网布局等关键要素,科学布设36个动态监测点,重点强化镇办供水末梢及学校等敏感区域的采样密度。监测体系实施水厂源头、管网末梢、二次供水全链条覆盖,严格规范采运检存各环节操作,重点检测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含量、感官性状等35项核心指标,建立从水源到龙头的全流程质控体系。在水质监测过程中,中心专业人员还同步开展健康科普宣教,结合“中国水周”主题,向群众讲解科学储水、管道维护等实用知识,提升全民饮水安全意识。这种将技术服务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既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又增强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实践,周期性水质监测能有效预警介水传染病风险,动态掌握有机物污染趋势。通过建立水质指标与健康影响的数据库,为政府部门优化水处理工艺、改造供水管网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加剧、环境污染多元化的背景下,系统性水质监测已成为防范公共卫生风险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市疾控中心系统推进现代化水质监测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先进检测设备配置及常态化技术培训多维发力,构建全流程溯源管理体系,培育专业化检验技术队伍。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性水质事件的技术储备,形成了覆盖水源防护、水厂管理、管网维护的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下一步,中心将在市卫健局的指导下,着力健全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建立跨部门协同应急处置机制,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强化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能力,为健康广水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通讯员:张冠锐 徐润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