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洒满方子校园,这里不仅有琅琅书声,更有烟火袅袅的成长气息。当传统劳动教育与现代数字校园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广水市方子学校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让低年级的“豌豆小能手”与高年级的“饺子艺术家”同台竞技,用双手丈量劳动的厚度,用智慧品味成长的甘甜。
4月25日,一至三年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化身为“豌豆小达人”。孩子们通过观察豆荚结构、学习剥豆技巧,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300斤豌豆的“劳动首秀”。当天中午,食堂将新鲜豌豆与瘦肉搭配,烹制成香气扑鼻的“豌豆炒肉”,成为孩子们午餐餐桌上的“明星菜品”。“这是我剥的豆子!太香啦!”二年级学生李同学自豪地说道。
次日,四五年级学生接过“劳动接力棒”,开启“巧手包饺子”实践课程。从揉面擀皮到调馅塑形,食堂师傅现场示范标准化操作,学生们在协作中感受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
午餐时分,全校师生共享热气腾腾的饺子,每人还配发一枚红润饱满的苹果。孩子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饺子皮薄馅多,比平时更好吃!”五年级张同学兴奋地表示。
为确保劳动成果安全转化为健康餐食,学校食堂全程实施精细化、数字化管理。24日剥出的豌豆经农残检测、人工分拣后,2小时内进入净菜加工流程;25日使用的猪肉、蔬菜等食材均通过“数字食安平台”溯源,苹果外包装的二维码可实时查询产地、质检报告等信息。 食堂采用“明厨亮灶”物联网系统,后厨操作全程可视化,校长、教师陪餐制度与48小时食品留样机制双管齐下。午餐配送环节,人脸识别系统确保“一人一餐一果”有序发放。“从田间到餐桌,每个环节都有数据记录和人工核验。”后勤主任强调,“食品安全是劳动教育的底线,更是学校的良心工程。”
此次活动是学校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德育处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孩子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要通过‘做中学’‘学中悟’,培养感恩意识和责任感。”低年级学生通过剥豆体会“劳动创造美味”,高年级学生借包饺子感悟协作精神,而全体师生共享成果的过程,更强化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观念。
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劳动+食育”课程建设,依托劳动实践课、膳食营养课堂等载体,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落在实处,让“勤俭、感恩、安全、健康”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筑牢根基。(通讯员: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