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水市水利和湖泊局聚焦小型水库管理的痛点、堵点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下,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筑牢安全屏障的系统性工程,构建起制度健全、责任明晰、管护精细、运行安全的规范化管理新体系。
自启动深化小型水库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广水市以“五个一”改革目标为核心突破口:即实现每座小型水库“一本权属证书明产权、一个管护主体担责任、一份管护协议定权责、一套养护机制保长效、一档管护档案留痕迹”,通过“政策赋能+机制创新+科技增效”三轮驱动,推动管理模式从传统粗放式向现代精细化的全面迭代升级。
在顶层设计层面,市委、市政府将水库管理纳入“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和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改革专班,制定《广水市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市级统筹、镇办主责、部门协同”的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将改革任务细化为28项具体举措,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攻坚格局。
在机制创新方面,广水市率先打破“重建轻管”旧模式,探索推行“管养分离”专业化管护路径。通过公开招标之举措,引入湖北微笑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组建8支专业维修养护队伍,对全市小型水库实行“网格化”包干管理。相较于以往“零散式维养、季节性管护”的传统模式,新机制实现了“三个转变”:巡查频次从每月1-2次提升至每周至少2次,主汛期等特殊天气时,增加巡查次数;隐患处置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排查;养护作业从人工为主升级为“机械+智能”协同作业。同时,建立“财政补助+社会资本”多元经费保障机制,中央、省级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列支呈逐年递增态势,2025年度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资金达700多万元,维养资金链,稳定可持续。
在科技赋能领域,广水市同步推进“智慧水库”建设,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小型水库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为197座水库安装水雨情监测、视频监控、渗流渗压监测设施等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平台大数据,实时接入市水利和湖泊局管理指挥中心,通过“人防+技防”双轨监测体系,实现了水库运行状态24小时动态感知、风险预警等信息在10分钟内能精准推送,极大提升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截至目前,广水市小型水库“五个一”改革目标已全面落地见效。197座水库权属证书发放率、管护主体明确率、管护协议签订率均达100%,累计建立标准化管护档案197套,培育出20个“示范水库”标杆样板。改革后,全市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49.12万吨,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52,农民年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周边群众满意度达98%,成功实现从“有人管”到“管得好、管得精”的质变跨越。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为广水市筑牢防汛抗旱的安全屏障,更探索出丘陵地区小型水库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径,相关工作经验获省水利厅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乘势而上、真抓实干,聚焦改革深化,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健全责任链条,推动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化、智慧化升级,巩固改革成果。始终把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水利精神,为广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通讯员:郝磊、周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