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同心浇灌“移民花” 千万擘画“振兴图”——骆店镇双塘村的“绿苗反哺”实践

初夏的骆店镇双塘村育秧工厂旁,一盘盘嫩绿的秧苗舒展新叶,空气中氤氲着湿润的泥土芬芳。

5月5日上午,杨楼村移民户陈之安,将300盘青翠欲滴的水稻秧苗依次搬上农用车。“这些秧苗来得及时,政府还记着我们这些老移民......”这位1964年从长岭镇迁居至此的七旬老人,抚摸着油亮的稻苗感慨万千。

这场暖心的“绿苗反哺”行动,源于广水市水利湖泊局移民中心持续三年的倾力扶持。自2023年起,该中心累计向双塘村投入移民后扶资金270万化作“四两拨千斤”的支点,撬动镇政府统筹整合美丽乡村、富民产业等配套资金一千余万元,建设育秧工厂和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燃烧颗粒工厂,带动村集体增收,打造美丽村湾,带动双塘“气质”与“颜值”双重蝶变。为回馈群众,在镇政府支持下,双塘村“两委”经集体商议,决定通过育秧工厂向全镇原迁移民户无偿提供1000盘优质秧苗,用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回馈移民群体的历史贡献。

在移民资金和镇级项目资金的“活水”浇灌下,双塘村育秧工厂实现跨越式发展。智能化育秧车间从2023年的7万盘产能跃升至2024年的13万盘,带动村集体增收破200万元大关,2025年预计育秧20万盘。更令人振奋的是,蓬勃发展的育秧产业已形成辐射效应,两年间累计为周边村民创造50余个就业岗位,累计发放劳务工资逾30万元,昔日靠天吃饭的庄稼汉如今在家门口当起了“产业工人”。

双塘村党支部书记周传华表示:“移民资金不仅是发展引擎,更是情感纽带。双塘村通过构建‘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反哺民生’的良性循环,逐渐探索出移民后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近年来,骆店镇深入贯彻随州市委、市政府和广水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农业产业化发展,以“高产农田整治”为抓手,对耕地进行土壤旋耕平整、灌排设施升级,将过去的“巴掌田”整合为集中连片的“整装田”,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农田机械化效率。大力支持兴建育秧工厂3家,显著提升育秧效率和品质,有力促进粮食生产。同时,骆店镇以“香稻、高粱、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以“梅花鹿、比利时肉兔、詹王鸡、寿山鸽”等特色养殖业为依托,新引进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2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新增农产品销售及服务业限上企业3家,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步,骆店镇将持续弘扬“忠诚担当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广水精神,围绕“现代农谷”建设目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农文旅”三产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为助力支点建设作出骆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