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支撑。5月9日,广水市十里街道人大代表走进灵台山、观音、双塘、杨家岗等村(社区)产业基地。在田间地头看产业、议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十里街道人大工委围绕乡村产业,持续开展代表行动。人大代表采取座谈研讨、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了系列活动。
“乡村产业发展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多渠道销售农产品,推动产业持续发展”。调研时,广水市人大代表、马都司社区党总支书记熊松等代表积极建言。
在灵台山社区,3万斤小黄姜已培育出新芽,即将落床。去年,社区投资40万元,新建了库容1000立方米的姜窖,用姜窖储存鲜姜,调节市场供需,保障小黄姜产业稳定增收。“小黄姜行情较好,与种植水稻相比,利润大很多。今年,小黄姜种植面积扩大至60亩”。灵台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本明说。
观音“三中心”项目不仅是广水农产品收储、展销的重要平台,也是观音村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柱。为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积极谋划项目,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十里街道在观音村新建了冷链仓储中心、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总投资3300万元,占地32亩,设计冷藏农产品3000多吨,引入数字化管理团队负责运营,让农产品能够更快、更便捷地走向市场。
十里街道人大工委把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发展能级、建功支点建设”的重大行动,为乡村产业牵线搭桥,从人才、资金、产业项目上给予支持,着力构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等多元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杨家岗村“楚菜”基地是由武汉市京膳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村集体和77户村民多方合作入股的大项目,已建起大棚48座,以大棚+露天的方式,种植蔬菜近300亩,所产有机蔬菜直供武汉市场。走进基地,大棚内十几个品种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
杨家岗村党支部书记杨帅充满信心,将全过程培育,做大种植业。目前,有意愿入股的农户达240户,“楚菜”基地总规划面积达500亩,计划建日光温室大棚122座,全部运营后预计年产有机蔬菜260万斤,村集体年创收近百万元,带动村民年增收300多万元。
近年来,十里街道坚持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注重延链、强链、补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标准的流水线上,设备自动协调运行,一包包餐巾纸成品依次出线。双塘村引回刘金刚等3名本村能人注册中骏纸业有限公司,公司新上两条生产线,日产餐巾纸10吨,预计年利润达450万元。村集体以500平方米厂房作股,年收益近80万元,村集体经济大幅跃升。
目前,十里街道已形成了以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为核心的特色种植业;以王鸽、甲鱼等为核心的特色养殖业;以温室大棚为核心的设施农业,以油料、粉丝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以观音村“三中心”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农业产业呈现规模化、品牌化特点,建成“十蔡线”万亩林果种植区、“十李线”千亩蔬菜种植区、“同兴线”百万畜禽养殖区,培育了胭脂红桃、黄金梨、红心猕猴桃、广水王鸽等深受市场青睐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十里街道人大工委将围绕中心工作,持续开展代表行动,充分履职尽责,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力。十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陈合安表示。(通讯员:刘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