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年轻干部福安取经记:解码“弱鸟先飞”密码 锻造鄂北高质量发展铁军

广水市深入贯彻省委、随州市委部署要求,把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提升发展能级、建功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系统构建“市委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全市干部队伍在思想淬炼中强信念、在实践锻炼中提能力、在作风整治中转形象,以干部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助推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的整体提升,赋能广水“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

仲夏时节,一场跨越千里的“问道之旅”在福建福安与湖北广水之间展开。52名广水年轻干部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四下基层”的足迹,在这片“弱鸟先飞”精神的发源地,解锁县域经济突围密码。这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的研学行动,不仅是一次思想破冰的实践课堂,更是广水锻造“敢扛事、善谋事、能成事”年轻铁军的关键淬炼。

溯源・思想破冰:从“理论浸润”到“思想铸魂”

“福安曾是全国贫困县,如今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靠的是‘弱鸟先飞’的拼劲和‘滴水穿石’的韧性。”在福安市委党校的开班式上,一段市情介绍点燃了广水干部的学习热情。培训首日,《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等课程,以南岩村传统村落活化、宁德时代“保姆式服务”等案例,为学员打开了观察福安的多维视角。

在福安市委党校的课堂上,“全国贫困县到百强县的蜕变”成为最生动的教材。“弱鸟先飞不是盲目蛮干,而是找准穴位的精准发力。”福安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王胜熙以传统村落南岩村为例,解析“产业+文化+生态”的融合路径,让广水学员深刻明白,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穿衣戴帽”,而是要像南岩村那样,挖掘杨涟故里、李白诗韵等本土文化基因,让“沉睡资产”活起来。

宁德时代的崛起则刷新了干部们对营商环境的认知。“保姆式服务不是口号,而是帮企业算清‘时间账’‘成本账’。”宁德市委党校副教授林金灼揭秘当地政府如何用12年耐心培育出全球新能源巨头。

“我们常说‘项目为王’,但福安告诉我们,‘服务为皇’才能让‘金娃娃’落地生根。”这让干部学员深受触动。

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课堂上,“七到坂中”“四进坦洋”的故事让年轻干部们读懂了“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的深意。

探路・实践赋能:从“场景观摩”到“方法论移植”

一片茶叶与一串葡萄的乡村振兴双解码

在福安市坦洋村百年茶坊里,学员们俯身细嗅“坦洋工夫”红茶的馥郁香气,聆听着“四进坦洋”党建故事。这片叶子的传奇不仅在于工艺传承,更在于党组织将茶农、合作社、市场串联成链的创新实践。坦洋村通过党员带头闯市场,把传统茶产业做成富民招牌,正是广水乡村振兴需要的“链式思维”。学员在研讨中提出,要深挖广水杨涟故里、李白文化等资源,打造“廉脉+诗韵+产业”的特色IP,让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

“南国葡萄之乡”的产业奇迹同样震撼人心。赛岐镇象环村通过建立葡萄博物馆、开发“葡萄溪”文旅品牌,将巨峰葡萄从单一种植延伸为“采摘体验+深加工+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福安人把一串葡萄做成亿元产业,我们广水的桃产业、油茶产业为什么不能借鉴?”在小组研讨中学员发表意见,广水应学习象环村“三级跳”经验——从扶贫推广到产业升级,再到品牌化运营。

一间车间里的产业升级启示录

巨龙电机(宁德)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里,1名工人操控着原本需要9人操作的生产线,55秒完成电机转子一体化成型,这幕场景让学员们震撼不已。企业负责人介绍,政府支持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让生产效率提升50%,更敲开了欧美高端市场的大门。对标广水的风机制造产业,学员们建议建立“企业自主升级+政府精准扶持”机制,对主动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设备补贴,让“老树发新芽”。

“福安引进青拓时,不锈钢产业还是‘小苗’,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在青拓集团不锈钢产业园,37家配套企业形成的“产业森林”更让学员们理解了“抱好金娃娃”的战略定力。2024年,该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03亿元,青拓集团等3家企业入选福建民企百强。广水要学习这种“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围绕华鑫冶金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哪怕暂时看不到效益,也要持续培育“未来产业”。

一条古驿道上的作风建设新思考

福安市廉村的青石古道上,“世德作求”的照墙在雨中静默。来自广水市纪委监委的学员感触良多,突然找到了广水廉政教育的破题点,她在研讨中提出建议:要借鉴廉村模式,深挖广水廉政文化资源,通过古代清官墙、红色记忆墙、勤廉楷模墙展现广水廉脉。活化杨涟纪念馆,创新增设《杨忠烈公劾逆疏》沉浸剧场,开发“广水廉旅”小程序,让干部群众在打卡学习中感受“两袖清风”的力量。

这种从历史遗存中汲取现代治理智慧的思维,同样体现在“四下基层”的实践教学中。在下岐村连家船民上岸展示馆,学员们通过新旧照片对比,读懂了“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背后的群众路线——宣传下基层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调研下基层要蹲在田间地头问需求,信访下基层要把“上访”变“下访”,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带着解决方案去。福安的经验证明,干部脚下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有多少分量。

赋能・广水答卷:从“取经问道”到“破局突围”

福安的实践早已印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不是书斋里的空谈,而是泥泞中跋涉的征程。在专题研讨会上,学员们以“学福安、思广水、谋发展”为轴心展开热烈研讨,思想的火花正点燃破局的微光。更深层的蜕变在于思想维度的革新——有的学员解码出“仰望星空明方向、脚踏实地创实绩、咬定青山向未来”的实践哲学,让奋进动能在认知迭代中奔涌;有的学员直面广水与福安的发展差距,从招商引资的策略、营商环境的优化、项目建设的攻坚、企业培育的路径等维度深学细悟,在对标对表中勾勒广水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更有学员立足单位职能与岗位实践,将所学所感淬炼为兼具创新性与落地性的特色思考……

“福安的今天不是天生丽质,而是‘弱鸟先飞’的打拼。”广水市委组织部带队负责人在培训班结业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把‘滴水穿石’的耐心、‘敢为人先’的闯劲带回广水,让鄂北山城也能飞出自己的‘金凤凰’。”

从福安的山海到广水的丘壑,这场跨越千里的思想共振,正在转化为县域经济突围的实干动能。当闽东“滴水穿石”的精神遇见鄂北“追求卓越”的品格,这场跨越山海的思想淬炼,终将在广水大地结出产业发展的硕果,为广水“提升发展能级,助力支点建设,在随州县域经济中挑大梁、当标杆、做示范”的征途中注入澎湃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