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统识破串标猫腻、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提速、远程异地评标杜绝“老面孔”…… 近年来,按照广水市纪委监委关于整治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突出问题的工作部署,广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梳理完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系统建设、开展评标环节快速纠错等工作,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秩序提供了创新范本。该中心披露的智能系统识别串标案例,借科技之力构建起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的“技术关”“效率关”“公正关”,揭开了当地以数字技术整治招投标突出问题的实践图景。
全流程电子化筑牢“技术关”
“过去投标要跑现场交纸质材料,现在鼠标点一点就能完成全流程操作。”在广水市学校食堂服务外包项目中,投标人体验到的便捷变革,源于2019年建成的全省首批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平台。该平台实现从项目注册到定标的六大环节线上闭环运行,电子营业执照“一网通投”等创新举措,使交易成本降低30%、办事效率提升50%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搭载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这套融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数字裁判”,具备三大核心能力:自动核验营业执照等关键信息的智能审查系统,可对投标文件格式与内容进行毫秒级校验;通过分析创建标识码、计价软件加密锁号等数十项数据的雷同性分析模块,已成功在医院保洁服务采购等项目中识别串标线索;IP地址与机器码一致性检测功能,更是织密了防范围标串标的技术网络。“系统就像不知疲倦的监督员,让违规操作在数据比对中无所遁形。”中心业务负责人介绍,智能核验使评审效率提升40%,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硬核支撑。
创新机制把好“效率关”
在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广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四年位居第一梯队。2024年“采购需求数据库”试点获评全省重点改革事项,2025年“基于AI大模型的辅助评标”项目再入省级改革“白名单”,科技赋能正推动评标效率迎来质的飞跃。
数据显示,自智能辅助评标功能上线以来,已完成6个试点项目评审,平均节省时间6小时,人为因素错误率下降70%。某市政道路项目负责人感慨:“系统提前筛除技术性错误,专家能聚焦方案优劣评审,项目定标时间提前3天。这种‘机器减负+专家提质’的模式,让公共资源交易真正跑出“加速度”。
技术协同守护“公正关”
“河南专家远程评标,结果更让人信服。”在广水城区供水主管道改扩建项目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功能获得市场主体点赞。目前该市限额以上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率达100%,通过全国专家库资源共享,彻底破解了本地专家 “老面孔”难题。
平台推行的“评定分离”机制更具突破性——将评标与定标环节物理隔离,既保证专家独立评审,又通过线上定标全流程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配合评标快速纠错机制,2023 年以来累计修正技术性错误47处,投诉质疑量同比下降62%。某产业园项目更实现“零错误评标”,创下当日定标,次日开工的“广水速度”。
“下一步将推行招标文件提前公示,构建‘制度+科技’监督闭环。”中心负责人表示,广水正以智慧交易实践为随州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整治贡献方案,让科技之光持续照亮公共资源交易的公正之路。(黄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