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课堂“变身”法庭!湖大支教学子带乡村孩子“沉浸式”学法,超有范儿!

7月10日,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七色光支教队在广水市骆店镇中心小学“暑假学堂”开展了“模拟法庭”特色课堂。作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支教团队通过沉浸式普法课堂,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乡村儿童播撒法治种子,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引导学生争做法律的践行者和维护者。

七色光支教队队长余紫瑄表示,活动源于乡村儿童法律意识薄弱的社会现状,团队希望通过互动形式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同时将“公管精神”传承给孩子们。

模拟法庭:沉浸式体验法律魅力

上午9时,骆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教室内,30多名学生化身“小法官”“小律师”,在支教队员的引导下,完整模拟了法庭开庭的全流程。四年级学生徐雨嘉担任“法官”,她兴奋地表示:“我第一次看到法庭是什么样子,原来法律能保护我们不受欺负。以后如果遇到问题,我会勇敢地找大人帮忙。”

互动学习:从案例中领悟法治精神

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真实案例,积极发表观点,展现出强烈的参与感和批判性思维。代理班主任方雯萱感慨道:“乡村学校资源有限,这类活动弥补了课堂空白,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尾声,支教团队还组织学生撰写了“规则小手册”,参与学生经过此次创新教育课堂,不仅学习了核心的法律概念,而且在模拟实践中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

多元课程:”公管”特色助力乡村教育

除了模拟法庭,七色光支教团队还针对3-4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模拟家庭角色互换”“模拟乡镇治理”“模拟联合国”等系列特色课程。课程环环相扣,通过沉浸式场景,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理解“责任分担”“规则意识”“公共治理” “和平协作”的意义,结合公共管理学院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同理心、沟通能力与社会参与意识。此类活动深化了高校的社会责任,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乡村儿童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乡村教育注入更多新活力。

践行使命:高校力量赋能乡村未来

作为湖北大学公管学院的品牌项目,七色光支教队已连续多年深入乡村,结合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教育。本次实践从7月4日启动,将持续三周,覆盖托管服务、心理辅导等多重领域,从各个方面关注孩子成长,做到乐寓于学,学寓于乐。(通讯员潘文涛 余紫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