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字念什么呀?”9岁的小语踮着脚尖,小手指轻轻点在红色条幅上。阳光下,“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八个字格外鲜亮,余店镇爱心托管班的25个孩子围在条幅前,像一群好奇的小麻雀。今天,班里的6名志愿者老师带着他们,一起走进了那段关于青春与勇气的故事。
老故事里长出的“小问号”
课堂刚开始,志愿者卢老师从布袋里掏出个布偶——戴着学生帽、举着小旗子的“百年前大哥哥”。“那时候国家遇到了难题,就像你们搭积木时塌了墙角,这群大哥哥大姐姐手拉手站出来,要把‘墙角’重新搭好。”她话音刚落,志愿者付老师立刻拿出老照片,指着上面青年学子的身影:“看,他们和卢老师、王老师差不多大,却敢站出来保护国家呢。”
“就像奥特曼打怪兽?”7岁的乐颜突然蹦出一句,逗得全班笑出了声。志愿者卢老师蹲下来,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比奥特曼更厉害哦,他们靠的不是魔法,是勇气和团结。”这话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一个个小脑袋凑得更近了,眼里的好奇像要溢出来。
教室里响起的“青春歌”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6名志愿者老师搬来小凳子,和孩子们围坐成一圈。“咱们来玩个‘勇气接力’的游戏吧!”志愿者余老师笑着说,“每人说一句想对百年前哥哥姐姐说的话,就像把他们的勇气传下去一样。”
7岁的乐颜第一个举手,梗着脖子大声说:“我以后要像他们一样勇敢,保护弟弟妹妹!”9岁的小语捏着衣角,小声接道:“我会好好学习,长大……长大帮国家做事。”9岁的玲玲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让我们过好日子,我会记住的!”4岁的小张不太会说,只是用力点头,小手攥成了拳头。
孩子们的话断断续续,却像一颗颗小石子投进水里,在6名老师心里漾起圈圈涟漪。志愿者余老师笑着补充:“对呀,记住这份勇敢,就是把他们的精神接过来啦。”
接着,“咱们给百年前的哥哥姐姐唱首歌吧!”志愿者卢老师提议。6名老师分站在孩子们中间,拉起小手围成一个圈。《少年中国说》的旋律响起时,起初还有些怯生生的,可唱着唱着,声音越来越亮。
小张扯着嗓子,脸憋得通红;小语晃着小辫子,跟着志愿者王老师拍手打节奏;玲玲被志愿者张老师牵着,眼睛里闪着光。6名老师的声音混在童声里,像溪水裹着浪花,撞在墙上又漫回来,把整个教室都浸得暖暖的。
放学时,孩子们排着队往外走,嘴里还在哼着歌。托管班的小付老师站在门口笑:“今天这群娃不一样了,眼睛里有光呢。”
夕阳把25个小小的身影拉得长长的,6名志愿者站在门口挥手。或许孩子们还说不清五四精神是什么,但那些关于勇敢、团结、热爱的种子,已顺着紧握的手掌、清亮的歌声钻进心里,悄悄发了芽。而这些芽,终会在某一天,长成一片向着阳光的森林。
(通讯员 卢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