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的工作部署,近日,市财政局第三督导组围绕村级报账员这一关键岗位,在陈巷财政所实地组织召开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查及培训会。陈巷镇26个村级报账员参加培训。会议旨在通过精准培训,提升基层“三资”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资金资产安全保障。
聚焦风险防控,明确“红线底线”
培训会上,市财政局第三督导组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围绕村级日常业务处理、小型项目建设全流程两大板块,深入拆解各环节风险点。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民主程序不规范、资金使用不透明、票证管理不严格、监督机制不健全、公示公开不及时等问题,逐项明确监管要点与操作规范,为村级报账员清晰划定工作 “红线”、标明履职 “底线”,确保每一项业务操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
结合典型案例,破解“堵点难点”
为使培训内容更易理解、更具指导意义,第三督导组精心选取了一批贴近农村实际的“三资”管理典型案例。案例涵盖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小型公益项目建设、村级集体资金管理等多个常见场景。每个案例均详细解析其背景、问题、处理过程及经验启示,避免“空泛”讲解。参训村级报账员普遍表示:“这些案例来源于我们身边,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特别是资金流转缺乏有效监管和;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理解、便于掌握,让我们今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知道该如何应对。”
梳理共性问题,打通“痛点堵点”
针对当前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的薄弱环节,第三督导组系统梳理了前期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归纳出三大类共性突出问题,一是: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村存在 “坐收坐支”、备用金超额留存、支出凭证附件缺失等现象;二是,资产利用不起来,:集体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不明,资产租赁流程不规范,闲置资产未得到有效盘活,资源效益未充分发挥;三是资源处置不透明,:部分村级集体资源发包未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公示等程序,存在 “暗箱操作” 风险,损害集体与村民利益。通过问题分类与根源剖析,帮助村级报账员精准把握 “三资” 管理的短板,为后续靶向整改提供清晰方向 。
压实各方责任,织密“责任网络”
会上,市财政局第三督导组负责人着重强调责任落实,构建 “分层负责、环环相扣” 的监管责任链条: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承担主体责任,必须带头遵守财经纪律,杜绝 “以权代法”“一言堂” 现象,为村级 “三资” 管理定规立矩;界定村级报账员为直接责任人,作为保障资金资产安全的 “第一道关口”,必须严格履行审核把关、台账登记、信息公开等职责,对发现的 “三资” 管理问题,做到及时上报,绝不瞒报、漏报、迟报 。
以查促改提质,加强推动“三资”管理展现新貌
谈及此次专项整治的目的,第三督导组负责人表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核心是“以查促改、以改促优、以优促新”。通过全面排查问题,推动村级“三资”管理整改落实;通过整改补齐短板,促进基层“三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通过持续完善管理机制,探索“三资”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径,使农村集体“三资”真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惠及广大村民的“活资产”。
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整治落地见效整改落实
会议最后,第三督导组对参会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将培训内容切实应用于实际工作,积极配合此次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主动梳理本村“三资”管理问题,扎实推进整改落实。下一步,市财政局第三督导组将组建专项督查小组,对陈巷镇各村“三资”清查整改情况开展跟踪检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讯员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