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水市建功支点建设工作机制办公室印发《广水市关于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文化影响力的行动方案》,提出活化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传承、提升文化特质,力争到2027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15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过14亿元、年均增长8%;到2030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90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过18亿元。
擦亮广水“三乡”文化。巩固中国民间艺术(书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简称“三乡”)文化创建成果,健全基层文艺组织,加强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多元培育“三乡”文化领军人才。创建一批以“三乡”文化为特色的学校、公园、景区,加强印台山文化生态园、书法楹联一条街等文化阵地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生动展现广水特色文化魅力。
打造鄂北红色文化。依托吴店镇塘畈村新四军第五师尹家湾革命旧址群,充分利用“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三大精神’百大红色地标”的珍贵名片,加强同省内高校联系合作,做好校地思政课教学、红色研学合作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全市珍贵红色品牌影响力,更好发挥吴店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
传承厚重历史文化。加强对贰国遗址文化的发掘,联合王子山遗址、大块地遗址、吴家店遗址,规划建设“贰国文化遗址公园”。深度挖掘寿山李白文化,扩大《静夜思》诞生地文化影响力。加强“应山四贤”文化研究和故事演绎;持续挖掘杨涟文化资源,加强杨涟墓保护修缮,新建杨涟文化广场、杨涟故居等景点,擦亮杨涟勤廉文化品牌。
彰显秀美山水文化。充分利用中华山、三潭、月光海等独特山水资源,深挖以“两山两水三关九十九寨”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关隘文化,加强名关名寨保护和修缮提升。加大景区生态保护力度,加强与省内外艺术院校合作,创建鄂北重要的艺术写生创作基地,实现生态景观化、景观生态化,描绘“秀美应山、诗画广水”新画卷。
弘扬特色民俗文化。围绕传统节日打造家门口的非遗盛宴,抓好亮花鼓、彩船舞、锣鼓等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加大非遗传承力度,线上线下开展非遗文化展演、非遗项目展示、非遗技艺体验,加强应山滑肉、应山奎面、马坪拐子饭等非遗产品宣传推介,提高广水非遗知名度。(通讯员 陈君怡 李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