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一医院:12小时!两次开颅!细节警醒为患者赢得生命

术后患者的每一个反应,都是重要的临床信号。11月25日,因高空坠物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50岁患者叶某在广水一医院转危为安。回顾其救治过程,相较于手术本身,该院医护人员在首次术后基于患者“未出现预期复苏”这一关键迹象,果断决定在带呼吸机状态下进行紧急影像复查,从而及时发现对侧颅内迟发性出血并迅速处置,成为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神经损伤的决定性一环。

11月21日,叶某被3米高树枝砸伤头部昏迷入院。医院迅速开启绿色通道,影像检查提示患者右侧额颞顶硬膜外多发血肿伴颅骨骨折,需立即手术抢救。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神经外科团队其施行了“右侧额颞顶开颅硬膜外多发血肿清除术+骨瓣还纳术”,清除了右侧颅内血肿并复位骨瓣。手术操作顺利,但在返回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患者并未出现预期的意识复苏迹象,这一异常细节引起了重症医学科与神经外科团队的高度警觉。

“常规情况下,血肿清除后患者意识应有所改善。他的‘不复苏’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神经外科主任黄海涛介绍。面对异常情况,神经外科与重症医学科当机立断,在患者带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协调调度,于术后两小时冒着风险将其转运进行影像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对侧颅内出现迟发性出血。如果不是这次果断的复查,等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大脑神经可能已遭受不可逆的损伤,结局将截然不同。

“立即准备对侧颅内清除手术!”手术团队迅速集结,麻醉科、手术室立即响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二次开颅准备,及时清除血肿。由于在整个救治链条中抢占了“黄金窗口”,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神经功能保护良好,顺利脱离呼吸机,于11月25日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

救治链条的完成有时在手术之外,在于对患者每一点变化的洞察和不懈追踪。从迅速完成第一次手术,到警觉异常、果断复查,及时进行二次手术,每一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共同创造了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神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护的完美结局,也是广水一医院始终以患者为导向,用高效协作能力和过硬的医疗技术水平,坚定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体现。(通讯员:王琪、何亚凌、黄海涛、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