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经营让道路“肠梗阻”,乱扔垃圾令环境“蒙尘”,这曾是困扰宝林路沿线居民多年的“老大难”。如何破解管理与民生的两难命题?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通过“疏堵结合、智慧赋能”的创新举措,这条街巷正上演从“堵心”到“舒心”的精彩“变形记”。
昔日场景:路难行,心更堵
市民:“你们现在搞的几好哦!以前的环境卫生真是差,路上的垃圾一到刮风的时候满天飘,车又堵,走又走不过去,特别接送小孩的时候。现在的环境搞好了,路也通了,买东西也方便了,我们住得很舒服。像这样的管理,肯定支持!”
回忆起之前的景象,居民仍连连摇头。流动摊贩与沿街商户的占道经营、乱摆乱放,让公共空间变得拥挤不堪,环境卫生也堪忧。
治理新招:讲道理,也给出路
面对难题,强硬取缔往往治标不治本。市城管局整治专班队长张涛介绍,他们的工作思路是“服务为先,疏堵结合”。
市城管局整治专班队长 张涛:“管理不是一味地‘堵’,我们一方面严格规范‘门前四包’,另一方面也在背街小巷划定了‘便民服务点’,引导流动商贩规范经营。环境整洁了,营商环境才能更好,这是共赢。”
在执法现场,城管队员小杨的沟通方式也悄然改变。“大哥,您这摊位超出黄线了,占用了公共通道,大家过路都不方便,也有安全隐患。”他一边帮着摊主老陈将货物搬回线内,一边解释,“咱们把‘门前四包’做好,门口干净整洁,客人看着舒服,您的生意也更兴隆,对不对?”
各方心声:从理解到支持,从抱怨到点赞
治理措施是否真的落地见效?最有发言权的是身处其中的居民和商户。
曾经与城管“打游击”的水果摊贩老陈,如今在“便民服务点”有了固定摊位。“以前是没办法,店里小,摆不出来客人看不见。现在有了固定地方,不怕晒也不怕撵,心里踏实多了!”老陈笑着说,稳定的经营让他的收入不降反增。
而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居民。如今再走在同一街道上,王阿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你看现在多好,路通了,也干净了。我们住着舒心,买东西也照样方便。这样的管理,我们肯定支持!”
市城管局整治专班组长 何小霞:“城市是大家的城市,美好的环境不能只靠城管单打独斗,更需要每一位商户、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和维护。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这条街的秩序与烟火气。”
如今的宝林路,不仅破解了市容管理难题,更用有温度的治理,让曾经的“堵心路”,变成了连接民心的“舒心街”。
融媒体记者:李君诚
责编:刘薇
审核:刘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