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三十年 奋进新时代”系列访谈之农业篇——市水利局:突出民生改善 构建人水和谐

建市以来,市水利局牢牢抓住服务“三农”主题、改善民生主线,按照防汛保平安、治水惠民生、改革谋发展的思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抗灾救灾和水利建设管理。

【同期声】市水利局局长 邢朝正:“三十年来,全市水利系统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围绕“强基础、补短板、优生态、惠民生”的思路,争取上级投资计划14.87亿元,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十年来,投资5.78亿元,新建了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01座水库,确保水库正常蓄水和安全度汛;投资2.4亿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供水主管近4000公里,近60万农村人口饮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实施了水保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公顷,既修复了绿水青山,又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途径;治理河道60多公里,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超过20年一遇。”


建立健全全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修订完善水库防汛抢险、城区防洪、山洪灾害防御等应急预案,先后成功处置了小凉水沟水库管涌、余店河崩岸等险情。通过应急工程与城区、农村等供水管网的对接,科学合理调度水源,在提高应广城区供水保证率、提升供水水质的同时,构建了北水东调、两城同网、四网联通、五库联调的供水新格局,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饮水需求。

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以除险保安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近20亿元,大力实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困难。2000年以来,投资1291.5万元实施了以打井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兴建各类饮水工程6231处,集中解决了4.49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投资近3亿元,建成千吨万人以上水厂7座,铺设供水管网3300多公里,覆盖17个镇办305个村,通过城乡供水管网合理延伸与有效对接,实现了城乡供水管网互通、资源共享、能力互补。

【同期声】武胜关镇泉水村村民:“没有安自来水以前,压水井压出来的水质量不好,有污染。去年安装了自来水以后,水是清凉的,质量又好,煮饭又好,这方面对我们农村群众非常满意,非常高兴,这是政府部门对我们农民生活的关心和照顾。”

大力实施灌区续建、泵站更新与小农水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实施应急引水与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储备与调配能力。

突出工程安全,狠抓水库、河道与河闸除险加固。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保障城乡安全。自2003年以来,完成6座大中型水库及19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有效保障了水库工程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防洪和供水能力;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提高行洪能力。先后完成了广水河、应山河、龙泉河、浉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和吴家潭拦河闸除险加固建设,整修堤防60.6公里,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保障了河道行洪、周边耕地以及人身财产安全,改善了项目所在集镇的河道生态环境,也为集镇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期声】武胜关镇冷棚村支部书记:“我这个水库2013年没加固之前,总是关不住水,通过2013年加固、安置设计水路以后全部搞好了,又能保旱涝丰收,年年又有水用。”

【同期声】武胜关镇冷棚村深沟水库管护人 王春平:“现在安全多了,现在发大水下大雨再下大些,不用晚上往水库跑,安全多了。”

突出明晰权责,狠抓水利设施管护和河长制等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改革,通过签订承包、租赁、委托等管理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力争每处工程都有人管,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改革。确定了市、镇、村三级河库长(管理员)648名,成立了市、镇两级河长办,明确了河长联系单位和相应工作专班。截至目前,各级河长共巡河近8000次。全市各地积极开展了“迎春行动”和“清流行动”,清河保洁500余公里,处置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20余起,排查入河排污口137处,河道、水库管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同期声】市水利局局长 邢朝正:“新起点,新征程!全市水利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力立项争资,力争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 中小河流镇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治理清洁小流域60平方公里,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广水建设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