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共享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香菇种植全产业链发展为例

问题:以前的关店村香菇产业受限于资源、人力、技术等因素,导致生产技 术、产销模式转型缓慢,产业规模多年徘徊不前。2022年以前,关店村全 村香菇常年种植保有量仅8万袋,农户平均种植3000棒,单棒平均收益仅 7—8元,香菇产业为村集体收入贡献为0。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 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村集体经济的 发展壮大,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 要手段,是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 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积 极探索党建引领、点亮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之路,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展 乡村共享经济,精准聚焦资源、要素、 创新,大力推进“集中制棒、分户出菇” 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扩大香菇种植规模,推动食用菌生产 向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发 展;着眼服务“一朵菇”全周期生产, 村党支部实施党建赋能菇产业行动, 推行党小组建在菇链上,把优质服务 融在菇链上,通过共同缔造引领菇农 走共同富裕道路,让香菇成为村民们 的“致富菇”“共富菇”。关店村被评 为湖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香 菇全产业链“共享菇园”的做法被写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香菇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九条意见》。

关店村“菇奶奶、小菇妈、俏菇娘”系列品牌展示

主要做法

(一)共建平台,集中制棒

由关店村党支部牵头,以乡村 合作公司为载体在村里建设规模 化、标准化的菌棒加工厂,年生产 能力突破百万棒,让全镇菇产业能 级实现大跃升,菇农实现了从“千 棒菇”向“万棒菇”迈进。

第一,撬动资源,建设厂房。资金缺乏一直是关店村香菇产业 发展的桎梏,郝店镇以关店村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主体项目,通 过广水市乡村合作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获得金融助农资金200万元, 用于在村内建设标准化厂房。厂房 资产所有权归广水市乡投集团所 有,由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租用, 租金和利息分20年结清。

第二,整合资金,购买设备。 郝店镇以镇村两级平台小投入为 杠杆,整合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 金、移民资金,并通过村小微权力 清单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全 村村民集体通过表决,为发展香 菇产业购买设备。整合资金416万 元购入栎木粉碎机、搅拌机、自动 袋装机、高温灭菌柜等设备。

第三,就地取材,保证品质。 香菇长成什么样子,关键看棒料。 广水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0%,栎木 资源丰富,而关店村正位于这一区 域。且栎树拥有自播种、补苗快、 生长周期短等特性,是制作菌棒 的主要原材料,具有含油量少,易 烘干等特点。每年秋冬时节,关店 村乡村合作公司根据全村认购大 会确定的菌棒数量,有计划地收 购采购原材料。向村里承包山场、 且具有林木采伐证资质的村民, 以每公斤0.4元的价格收购栎木, 并经过统一暴晒、粉碎、浇水、搅 拌、发酵,加工成制作菌棒需要的 栎木碎。

第四,制棒标准统一,工艺统 一。原来农户自主制棒,具有棒料 配比不科学、混合不均匀、套 袋 技术落后、菌棒高温灭菌时间长、 温度难掌控等问题,导致制成的 菌棒质地不均匀、出菇量低、易感 ◎ 主要做法 染杂菌。关店村党员干部与种植能 手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本 地香菇种植的标准菌棒的棒料配 方:一根标准菌棒重4.25公斤,由 3.75公斤栎木碎、0.45公斤催化发 酵用的麸皮、0.2公斤避免菌袋感 染的石膏构成。将配比好的棒料 放入 搅 拌机中搅 拌均匀,然后直 接进入自动袋装机中套袋,最后放 入高温灭菌柜中进行105摄氏度的 高温消毒36个小时,以确保每一根 菌棒的标准化。在接种工艺方面将 原有的“四面四孔”接种法优化为 “三面九孔”接种法,极大提升了 每根菌棒的出菇量,出菇时间也提 前半个月。目前,关店村年菌棒产 量达105万袋。

(二)全链赋能,村民共富

关店村着眼服务“一朵菇”全 周期生产,关店村党支部实施党建 赋能菇产业行动,推行党小组建在 菇链上,把优质服务融在菇链上, 通过共同缔造引领菇农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一,召开菌棒认购大会。关 店村村两委于每年春季召开共享菇 园认购大会,由本村常住村民、返 乡村民、周边村村民按顺序进行现 场举牌认购,并缴纳每根菌棒1.5元 的订金。在拿到乡村合作公司统一 制作的菌棒后,再付每根菌棒3.06 元的尾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实 现按需制棒,同时也能预估下一季 香菇种植规模,提前为配套设施做 准备。

第二,做好质量售后,让菇农安心。为了让菇农对统一制成的菌 棒用得安心、种得放心,关店村党 支部制定了严格的菌棒质量售后 制度:菇农购买的菌棒出现套袋不 紧、内外袋破损、受杂菌感染等问 题,坏棒率在4%以内的,由乡村合 作公司为菇农替换全部坏棒,每根 菌棒收取0.5元的返工费;坏棒率达 到4%以上的,由乡村合作公司为菇 农免费替换全部坏棒。通过这种 方式既能保证菇农对乡村合作公司 统一制成的菌棒用得安心、种得放心,同时也倒逼乡村合作公司提高 制棒品质。

第三,建设共享菇园,分户种菇。关店村村集体流转村内抛荒 地、闲置地126亩,作为共享菇园 的建设用地,村民每亩地可获得60 元流转费。由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 整合资金统一建设香菇外棚,该外 棚采用钢架结构的养菌棚,具有点 菌隔离、抗自然灾害、调节温度湿 度等作用,每平方米建设成本为65 元,使用寿命为20—30年,并以每 平方米5元的价格租给菇农使用。 香菇内棚由农户自己出钱搭建。通 过共同缔造的方式,既能更广泛地 撬动民间资金投入到香菇种植产业 链中,同时还能调动菇农积极性,不至于半途而废。

第四,党建赋能,把优质服务 融在菇 链上。关店村党支部充分 发挥村直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 菇农提供全链服务。组建“党员+ 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开展“我 为菇农办实事”活动,从接种、搭 内棚、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为菇农 “手把手”教学,保证每一位菇农 都能掌握香菇种植技术。建立“香 菇产业链”微信交流群,随时随地 为有问题的菇农进行指导,为菇农 答疑解惑,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菇棚 的浇水、通风、控制温度与湿度等 进行实时提示。每月举办“讲菇事” 院场会,充分听取菇农对香菇产业 链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香菇产业链发展流程。

(三)产销融合,培育品牌

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关店村 所栽种的香菇经过忽冷忽热的昼夜温差变化,菇朵生长时表面“开 花”,纹如刀刻,白似棉絮,成为 香菇的升级版——花菇。全国香 菇大多属于春栽夏收,而关店村的 香菇则是秋栽冬收,属于反季节 农产品,每年冬季,大量市场主体 会主动来到村里,从菇农手中直接 收购香菇,香菇销售供不应求。

郝店镇根据现如今香菇产业 发展和未来市场变化趋势,提前 谋划,致力于建成集香菇储存、 产品深加工、外贸出口、自销品牌 等为一体的产销融合网,为香菇 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和菇农持续 增收提供保障。

第一,购买“菇”设备。关店 村正计划利用近年发展香菇产业 所得利润,购置标准化冷库和烤 箱。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将香 菇直接运至冷库中储存,或通过 烘烤加工成干菇储存。

第二,建 设“菇”平台。郝 店镇正积极与广水市产投集团和 武汉市餐饮协会合作,打造市级 香菇集采平台。集采平台坚持线 上线下相结合,外联协会,内联 菇农,实行优价,即买即售,确保 乡村合作公司和菇农双收益,真 正做到让菇农种的舒心、卖得放 心。

第三,开展“菇”招商。目前 关店村以菇农自销为主要销售方 式,香菇的附加价值仍有深度挖 掘的空间。关店村正以全村香菇 产业链为基础,吸引香菇深加工 企业入驻关店村,将香菇加工成 香菇脆、香菇丝、香菇酱等即食 休闲食品,放大香菇的附加价值。 目前已成功招引一家香菇酱深加 工企业落户,年外贸出口400万美 元,实现了从“一根栎木”到一瓶 “香菇酱”的延链发展。

第四,培育“菇”品牌。目前 关店村已根据香菇大小,推出“菇 奶奶”“小菇妈”“俏菇娘”3个香 菇品牌,且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产 品。下一步将继续挖掘培育本土 香菇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并对 品牌进行推广和营销,让“郝店花 菇”成为随州·中国香菇之乡的新 名片。

工作成效

关店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紧 围绕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服务优 化、产业升级四方面靶向发力,下 好党建引领共同致富“四步棋”, 让乡村“小香菇”撑起富民“大产 业”。

(一)“跑通”全产业链,助力 集体经济增长。

关店村从零开始,探索出一 条集原材料采购、统一制棒、分户 种菇、产销融合的香菇全产业链, 让香菇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的“新路径”,实现了从“千棒菇” 向“万棒菇”迈进。2023年,关店 村香菇种植规模66万棒,实现集 体经济收入473000元;2024年香 菇种植规模105万棒,预计实现集 体经济收入103万元。

(二)种菇收益显著,群众持 续增收。

关店村党支部坚持把党的群 众路线作为发展村香菇产业的根 本保证,始终将引领群众共同致 富,切实让群众获益为目的。由于 统一制棒、点菌技术改善、种植指 导等因素影响,菌棒的成本显著下 降,出菇量和出菇品质显著提升。 菌棒成本由原来的每棒5.7元降至 每棒4.56元,出菇量从原来的250 克干菇提高到300克以上,净利润 从原来的7元左右提升到10元以 上。2023年,关店村菇农通过香菇 产业增收800万元以上。

(三)全程共享共富,群众积 极性强。

关店村党支部注重在产业发 展过程中发挥群众智慧、尊重群 众选择。整个产业链不论是从统 一制棒、分户种菇等生产环节,还 是原材料收购、菌棒定价等涉及 群众利益环节,全体菇农均全程 参与,真正体现“惠民”本质。通 过“菇事会”与菇农共同商讨菌棒 定价,最终确定为每棒4.56元,最 大限度地让利给村民。2023年, 关店村召开共享菇园认购大会, 现场村民纷纷举牌认购,105万棒 被一抢而空。

广水市委书记杨光胜(右一)到关店村调研香菇产业发展情况 做法成效 启示

经验启示

“村里有产业,集体才能有 收入”是基层群众的普遍渴望。关 店村坚持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的 核心动力,村集体“共享经济”不 仅直接增加村民的个人收入,还 通过租金、分红等方式为村集体 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增强 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 总结和提炼关店村香菇种植全 产业链发展路径的做法和经验, 有助于为其他乡村发展新型农村 集体经济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对 如何以共同缔造理念凝聚群众力 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有一定的 启示意义。

(一)坚持党建引领,盘活优 质资源。

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 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确 保党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始 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党组 织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 目标,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始终 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以村级基层党组织为主,协 调县级、镇级各项目资金,统筹 用好每一笔资金,保证每一分钱 都花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刀刃 上”;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以村集 体经济的实际主体——乡村合作 公司为抓手开展产业发展工作, 确保最终获得的收益归于集体、 用于群众;通过村级基层党组织 为主导、村集体资产出租入股、乡 村合作公司经营管理、党员致富 骨干带头参与的形式,我们可以 扩大产业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 益和群众收入。

(二)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 生动力。

群众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 础,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 的蓬勃发展。探索创新村集体经 济发展模式,如“企业+合作社+基 地+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提高 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 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群众主体,意味着让群 众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全过 程中来,共享发展成果,这不仅能 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还能够激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身 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要始终 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凝聚群众力 量,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各个环 节,注重让利于民、让惠于民,同 时引导群众共同出资出力,最终 达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让农 村集体经济发展变“输血”为“造 血”。

(三)坚持党员先行,带动村 民共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 旨,党员干部始终是群众致富路 上的“先行者”。党员干部在农村 集体经济发展中应发挥先锋模范 作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和示 范引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共 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 共同致富的目的。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 让党员干部先“挑担子”,先行先 试,不断实践探索,为群众蹚出一 条产业致富路。在产业发展的各 个环节,要发动党员干部全程参 与,积极学习探索,让党员干部成 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排 头兵”,成为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 “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