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太平镇太平社区鲈鱼养殖基地,73个直径6米、深1.8米的“巨型鱼缸”整齐排列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鲈鱼苗,养殖人员正忙着给鱼儿投食。随着饲料撒入水中,鱼儿争相进食,水面涟漪、响声四起,一片欢腾。
鲈鱼养殖基地总经理 吴波涛:“我们基地2023年5月正式建成投产,基地养殖占地面积约8亩,总投资约260万元。”
今年初,鲈鱼养殖基地投放了10万尾鲈鱼苗,总计出桶60吨成鱼,鱼的个头普遍在1斤左右,到9月份就已经全部销售一空,上轮养殖实现收入200余万元。10月中旬,基地又投放了5万尾鱼苗,经过精心养殖,目前鲈鱼苗长势良好。
鲈鱼养殖基地总经理 吴波涛:“鲈鱼鱼刺少、肉质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之效,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吴波涛介绍,每批鱼苗投放前,工作人员都会把养殖桶清洗干净,进行消毒,此时一个养殖桶约存放3万条鱼苗;一个月后,鱼苗开始分流,每个养殖桶只存放3000条,给鲈鱼充足的生长空间。整个基地目前能养殖15万余尾淡水鲈鱼,年可产出16万斤。
鲈鱼养殖基地总经理 吴波涛:“鲈鱼生长周期一般在6至8个月,长到1斤左右,就可以出桶售卖了。一个养殖桶两年可养殖三茬,每个养殖桶每茬产量为3000斤,售价一般在每斤17元。一年的营收额在200多万元,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好水出好鱼。鲈鱼养殖关键在于喂养和排污,基地安装了风机和制氧机,桶内设有两层过滤系统,采用集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于一体的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系统,每个养殖桶可实现24小时持续增氧、水循环,确保每天更新水质,环保无污染。
鲈鱼养殖基地总经理 吴波涛:“水好了,养出的鲈鱼肉质才会更加鲜美、吃起来更加安全、更加放心。”
鱼的品质好,成鱼根本不愁卖,目前养殖场的鲈鱼主要销往省内、湖南、河南等地。基地三期养殖池已建设完成,准备在年后继续补放鲈鱼苗10万尾。
产业发展直接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基地还吸纳周边11名居民长期务工就业,每人每月工资5000元;销售旺季是用人高峰时期,基地需求加大,每天需要20余人参与生产,每人每天劳务费能达到220元左右,每年带动群众增收10余万元。
项目落地前,基地负责人吴波涛曾接二连三的遇到了很多自己未曾预料到的问题,有点“摸不住头脑”。但太平镇党委政府、太平社区了解情况后积极协助,主动帮助破解难题,给足了企业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底气。
太平镇太平社区党支部书记 祝雷:“缺场地,协助流转土地10亩;缺钱,太平社区先后投入27.5万元财政资金入股鲈鱼养殖基地;缺电,镇政府联合供电公司免费安装电路,并给予用电优惠;缺水,太平社区协调附近的泵站供基地使用……凡是碰到了困难,我们都是不遗余力的帮助破解问题,解决后顾之忧,让企业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近年来,太平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下一步,太平镇将继续加大对鲈鱼养殖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科学养殖技术,发展绿色养殖,培育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产业振兴做更多的有益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融媒体记者:周苗 杨辉 通讯员:柯妤
责编:王译萱
审核:岳爱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