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山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资源保护科科长余文祥兴奋地说道:“今年我们保护区监测到的白冠长尾稚数量又增多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保护区设立前,中华山的白冠长尾稚约500只左右。2015年设立中华山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之后,保护区开展规范化管理,杜绝了乱捕乱猎、滥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征乱占林地、私设电网等行为。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下,保护区珍稀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经过调查,2024年底中华山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白冠长尾雉数量已达1300余只。
中华山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开局艰难,既没有钱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专业人才从事野生动植物调查与保护工作。十年来,保护区党委班子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带领着全体干部职工们只问付出、不计回报地艰难探索、摸爬滚打、实干苦干!通过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植物病虫害除治、珍稀鸟类栖息地修复、修建森林防灭火通道等等务实举措,实现森林覆盖率从93.7%增长至96.16%,森林蓄积量净增加1万m³至35万m³的绿色发展目标,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今年以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及在市委第四巡察组的巡察指导下,保护区一边常态化抓保护,加大林区巡护力度;一边深入探索谋发展,人工培育映山红30亩、建立青冈栎母树种基地330亩,省市领导调研后给予了鼓励和肯定。
如今的中华山珍稀鸟类数量众多:白冠长尾雉、黑冠鹃隼、赤腹鹰、灰脸鵟鹰、白腹隼雕、白胸翡翠、绿头鸭等等国家I级、II级野生保护动物经常被监测到或在巡护时发现,中华山的绿水青山正实实在在成为鸟类天堂!这些珍稀鸟类与其它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猕猴、赤麂、貉都在保护区内尽情地生活、栖息、繁衍,回归自然,不被打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下一步,中华山自然保护区将继续以铸就鄂北绿色生态屏障为己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不断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