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5年度“6·14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活动上,广水市义工联合会秘书长谭丹丹再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同时摘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是今年广水市唯一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更是广水市妇女界献血总量第一的“巾帼献血达人”。
对普通人来说,偶尔献一次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谭丹丹把无偿献血当成一种习惯,这一坚持就是8年,“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可以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挽救他人的生命,很有意义。”
让谭丹丹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时的情景:2017年3月初,她随广水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员们一起来到随州市中心血站,填表、测压、检验、献血。当挽起衣袖时,年轻的护士却怎么也找不到血管,她笑着对护士说:“别着急,慢慢来,实在不行再换另一个胳膊”,放松的心态让护士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当冰凉的针头刺入皮肤,看着自己的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入透明的献血袋中,她的内心被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填满。
“我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本事,如果通过献血能帮到他人是件很幸运的事。”这次难忘的经历,如同点亮公益之路的明灯,让谭丹丹与无偿献血紧紧相连,献血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功课”,每当献血周期到了,她都会准时去血站献血,8年来从未间断,累计捐献血小板93次,献血总量32000多毫升,我们暂且不去细究她救了谁,单就这个数字就足以震撼我们,我们按救一个人需要400毫升血液,到目前为止,谭丹丹相当于已经救了80个人,用她的爱延续了80条生命。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爱心和热血挽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
多次献血之后,谭丹丹更深刻地认识到参与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多一个人献血,就会多一分希望为生命‘加油’。”谭丹丹说,无偿献血是她一生的荣耀,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中。2021年6月,她随丈夫回广西公婆家探亲,正赶上他们那里“集会”风俗,全村人都集聚一起谈天说地、畅饮叙旧,她抓住这个不可失得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经历大讲无偿献血的好处、益处,全村18桌人都放下筷子,一场聚餐,成了她的无偿献血演讲会。第二天一大早,13辆轿车和摩托车闪电般地驰向县城,参加他们人生的第一次献血。
8年来,谭丹丹很少清闲过,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哪里需要帮助,哪里有召唤,她就在哪里。志愿服务,有苦有泪,有心酸有感动。“这些年太累了。”谭丹丹坦言,她也有想放弃的时候,尤其是被误解、嘲笑、不理解时,但每当别人找上门来,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帮忙。“习惯了,如果不帮别人,我会难受的。”谭丹丹说:“德不孤,必有邻。”谭丹丹的坚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她的付出也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谭丹丹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不断地传递爱心,持续地温暖他人。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血站频频告急,为助力随州抗击疫情,缓解临床用血压力大、血液供应持续紧张的情况,她和队友们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一边协助血站工作人员宣传招募,一边主动参与献血行动。先后组织6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20人次献血3万多毫升。
她在献血的同时,主动采集造血干细胞样本,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后来又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填写了器官捐献登记表。2019年底,她被市红十字会聘为广水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长后,用自己的事例打消身边人的顾虑,宣传倡议更多市民参与献血队伍,鼓励大家参与无偿献血,先后动员亲戚朋友100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为了志愿者方便去随州机采献血,她无偿地为志愿者提供车辆40多次,仅油费自费5000多元。
2022年6月,她被市红十字会聘为广水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长,更加勤奋工作,在市红十字会指导下,耐心、细心、热心地向市民深入浅出地讲解红十字“三献”的知识,累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献血人数达2000多人次,献血量超20万毫升,96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36人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志愿服务队被湖北省红十字会授予“先进志愿服务组织”和随州市“模范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年6月,谭丹丹的儿子李嘉浩高考结束后,李嘉浩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印台广场爱心献血屋,毫不犹豫地伸出臂膀献上400毫升的青春热血。李嘉浩坦言,选择以献血纪念“成人礼”是深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如今,这个“热血家庭”都成了无偿献血队伍的一员。
“她的一腔热血不仅流淌出了自己的精彩生活,也装点出了别人的美好未来。”义工们无不称赞。“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谭丹丹说,在这条漫长的献血路上,她收获的不仅是挽救生命的成就感,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年龄和背景,但他们都怀着一颗热爱公益、乐于助人的心。手捧荣誉证书,谭丹丹目光坚定而温暖:“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也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加入到献血队伍中,为更多需要救助的患者送去关爱和重生的希望。”
(撰稿:程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