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为增强乡村儿童法治意识,让法律知识融入成长教育,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七色光支教团队联合骆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骆店镇中心小学开展“模拟法庭”特色普法活动。作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这场充满公管专业特色的课程,让30余名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走近法律、理解规则。
上午9时,四年级教室内“法庭”庄严“开庭”:课桌拼起的“审判席”上,学生徐雨嘉身着自制“法官袍”,手握纸质法槌;“原告”“被告”分列两侧,围绕“课间玩具纠纷”陈述理由——这是支教团队特意设计的贴近校园生活的案例,既简化了法律程序,又暗藏“证据”“责任”等法治理念。“第一次当法官,才知道原来解决问题要听双方把话说完。”徐雨嘉课后难掩兴奋,“法律能保护我们,以后遇到麻烦,我会先找老师帮忙。”
(图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积极互动交流 方雯萱供图)
互动环节中,支教队员冯倩秀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玩具是借的,该不该按时归还?”“别人抢了东西,能自己抢回来吗?”孩子们争着举手,从“朋友情谊”谈到“规则重要”,在辩论中慢慢明白“借东西要还”“遇事找大人”的道理。支教队员方雯萱看着热闹的场景,感慨道:“乡村孩子接触法治教育的机会少,这样的互动比单纯讲课管用多了,他们不仅在学知识,更在练胆量。”
(图为模拟法庭开庭现场,支教队员冯倩秀开场并引导流程 方雯萱供图)
活动尾声,老师们引导学生们动手制作“规则小手册”,把课堂学到的“不欺负同学”“学会说‘不’”等内容画下来、记下来。据统计,参与学生均能复述核心法律概念,30余本手册里,稚嫩的字迹和图画记录着他们对“法治”的初步理解。
(图为七色光支教团队与中心小学师生合影纪念活动 方雯萱供图)
据悉,七色光支教队的暑期托管服务将持续三周,除“模拟法庭”外,还将开展模拟乡镇治理、角色互换等特色课程,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理解“责任分担”“规则意识”“公共治理和平协作”的意义,结合公共管理学院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同理心、沟通能力与社会参与意识,用趣味互动为乡村教育添彩。
(通讯员:余紫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