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骆店镇:“积分超市”激活“清洁家园”长效管护

走进广水市骆店镇双塘村,洁净平整的水泥村道,花草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昔日乱堆的柴草如今整齐码放在墙角,曾经的“垃圾湾”蝶变为村民休闲散步的文明实践广场。这焕然一新的面貌,是村支书周传华带领村民探索清洁家园长效管护机制的生动实践--以“积分超市”为核心,激发内生动力,将环境整治内化为村民共建“文明乡风”的自觉行动。

干部带头,文明实践树标杆

七月的清晨,暑气渐升。每天四点半,天刚蒙蒙亮,周传华就已起床;五点整,他准时扛着锄头出现在村道旁,躬身清理路边、墙角的杂草。露水打湿裤脚,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顾不上擦拭。“书记都带头干‘脏活累活’了,咱哪好意思偷懒?”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纷纷拿起工具加入。晨光中,这群弯腰劳作的身影,成为双塘村践行“清洁家园”、美化环境文明行动的最美风景。

积分赋能,激发文明内动力

“积分超市不是摆设,洁净家园、文明乡风也不是喊出来的!”7月5日,在双塘村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上,周传华坐在晒得发烫的院子里,嗓门洪亮,“咱把路边草除了、院里杂物清了,住得舒坦,还能用文明积分在积分超市换日用品,这是实打实的文明红利!”这番话引得村民们频频点头。为了提升治理效能,近年来,骆店镇党委、政府与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深化“校地共建”,连续多年组织大学生深入村组开展暑期实习实践,周传华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发挥湖北大学“文华小筑”辅导员工作室、“旅思马迹”志愿服务队实习大学生的力量,带领他们挨家挨户宣传“清洁家园”等理念,将文明的种子植于农户心中。在村东头李奶奶的低矮瓦房前,他叮嘱:“老人独居,腿脚不便,咱们宣传时要把这些记在心上,及时安排人手帮忙清理,邻里互助也是文明风尚!”路过村西空置院落,他强调:“空房卫生不能落,墙角的杂草、门口的杂物都是影响村容文明的细节,必须记清楚,回头统一清理。”大学生们认真记录,迅速成为推动“清洁家园”文明实践的得力助手。到了每周“清洁家园”检查评比的日子,由村干部和大学生组成的检查组准时出发。出发前,周传华会仔细分发评分表——表上清晰列着房前屋后卫生、厕所管理等要求,细致到“柴草堆放需离道路边缘30厘米”。这份评分表,不仅是环境标准,更是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遵守村规民约的指南。

文明兑换  乡风新貌渐养成

“4积分换牙刷,10积分换洗发水,30分能换袋大米!”村委会的文明积分兑换清单前总是人气十足。吴大哥的转变最具说服力:曾经习惯把柴草堆在路边影响环境,被扣分后深感惭愧,如今不仅自家柴草码成整齐的“一字形”,还主动帮邻居清理杂草,每周文明积分能攒下15分。“现在院里敞亮,心里也亮堂!换的洗衣粉够用俩月,文明行为换来了实在好处!”他笑容满面地说。检查中,周传华总爱深入村民中间倾听意见。有村民反映“垃圾桶离得远,倒垃圾不方便”,他当天就带人实地查看,在村道沿线新增了6个投放点,解决了这个影响环境卫生和文明习惯的痛点。看到张大哥家新建的鸡舍整洁规范、不碍通行,他立刻招呼围观村民:“大伙儿都来瞧瞧!张大哥这法子好,既干净又不占道,邻里走路不受影响,这才是咱们建设清洁文明家园该有的样子,值得大家学习推广!”

如今的双塘村,不仅荣登骆店镇环境整治“红榜”,更因其整洁的环境和日益浓厚的文明氛围,成为周边村庄争相学习的乡风文明建设样板。周传华擦去额头的汗水,望着焕然一新的村庄,话语铿锵:“‘积分超市’聚拢的是人心,激发的是自觉。只要我们坚持用文明实践擦亮家园,让清洁、文明成为习惯,大家伙儿齐心协力,这美好的洁净日子就一定能长久地保持下去!”(通讯员 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