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第二人民医院SCI论文实现“零的突破”

近日,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来重大科研突破:该院妇产科毛艳医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Cell Physiology》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首次揭示THBS4蛋白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该院SCI论文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更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科研方向。

据悉,子痫前期是威胁母婴健康的“隐形杀手”,全球发病率约2%-8%,临床表现为妊娠20周后新发高血压、蛋白尿及多器官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子痫、胎儿生长受限甚至母婴死亡。长期以来,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导致胎盘着床过浅、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被视为该病核心发病机制,但具体调控靶点尚未明确。

经过数年临床研究,毛艳团队发现: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THBS4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妊娠显著降低,且该蛋白特异性定位于滋养层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敲低THBS4表达会显著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这一过程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受抑密切相关——当使用TGF-β1激动剂干预后,THBS4敲低带来的细胞功能异常可被有效逆转。

“THBS4蛋白就像滋养层细胞的'导航仪',通过调控TGF-β1信号通路指引胎盘血管正常发育。”毛艳解释,该发现明确了THBS4作为子痫前期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为开发早期预测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望从源头改善胎盘功能异常导致的妊娠风险。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科研创新的持续深耕。近年来,该院将提升科研能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建立阶梯式科研激励制度、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等举措,推动临床医师从“只看病”向“既看病又研病”转型。作为医院重点科室,妇产科组建专业研究团队,聚焦妊娠并发症领域开展系列研究,此次成果正是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讯员李茵、刘小斌、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