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广水市档案馆,当指尖轻触泛黄的卷宗,目光掠过斑驳的老照片时,一段尘封的历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应山在抗战烽火中,用文化的力量凝聚民心,用艺术的火种点燃斗志,书写了一段独具特色的抗日救亡篇章。
广水市旧称应山县,1988年撤县设市,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同年6月,应山各界开展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声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罪行。
1925年7月,何子述、庄子道、卢玉成等进步青年响应号召,利用暑期回应山开展革命活动。他们走村串户,开办读书会、举行爱国青年演讲会、秘密散发进步书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声讨帝国主义列强罪行。
7月下旬,经卢玉成等人介绍,陈杰臣、马其松、樊仁轩等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们秘密召开党员会议,宣布成立应山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东肖店党小组。
1927年11月,驻地设在应山的京汉特委将分散活动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共应山县委,下辖城区、广水铁路、广水腊水河、高店柴家岗、太平樊家河、陈巷、骆店等12个党支部,党员达300余人。
在武汉沦陷之际,应山党组织依托山区的地理条件和地处鄂豫之交的武胜关、黄土关、平靖关的战略地位,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9月22日,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日寇入侵、国难当头、民悬水火,激起了应山社会各阶层的民族义愤。群众纷纷挺身而出,组织起“抗日动员委员会”“敌后各界抗日救国委员会”及各种“抗日救亡宣传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宣传队主要是在县城各集镇及乡村巡回宣传,通过演活报剧、教唱抗日歌曲、到乡村墙头书写标语口号等方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线,抗击日本侵略军。”每逢热集、节日,宣传队员就趁群众赶集,随便找个高台子上台演讲。队员们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和在中国犯下的惨无人道的暴行,痛陈中华民族的危局;号召大家团结御敌、共赴国难、协力抗日。
讲演结束后,宣传队员还会现场教唱抗日歌曲,演出小型剧目,《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义勇军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松花江上》等剧目台词口口相传。台下的观众也是禁不住失声痛哭、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强盗驱逐出中国’‘除汉奸走狗’!”
青堆乡(今刘店、草店一带)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听了宣传队的演讲后,积极送子参军;马坪镇的许多青年听了宣传后纷纷投笔从戎。在宣传队的鼓动下,“广水抗日救亡委员会”出面号召全县各界认购“救国公债”,不到一个星期,认购“救国公债”达8000余元,生动展现了鄂豫边区军民携手抗敌的壮阔图景。
百年风雨,初心如磐。从1927年中共应山县委的成立,到抗战时期宣传队的星火燎原,再到今日印台山文化生态园中巍然矗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广水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如今,当地通过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沉浸式展览、红色教育基地的常态化活动,让抗战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
(通讯员 刘冬、李茵、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