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走进广水市十里街道望夫楼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连片的金银花层层叠叠,金灿灿的花朵漫山遍野。微风轻拂,散发出阵阵清香。
进入五月,望夫楼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迎来第一波采收期。一朵朵黄的白的花蕾俏立枝头,点缀在翻滚的绿浪之中,沁人心脾,引来众多游客赏花打卡。趁着晴好天气,手提竹篓的村民们早早地来到花丛中,双手不停地在花枝上飞舞,娴熟地将一簇簇成熟的花蕾采入篮中,欢声笑语伴着沁人花香,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昔日的荒坡地,如今变成了“香饽饽”。几年前,望夫楼村在外能人黄甫春看到大片田地被抛荒,感到很可惜。“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怎么把这些地种起来,带动群众一起增收致富。”黄甫春告诉记者。
看准了就大胆干。在望夫楼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黄甫春夫妇与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并远赴山东临沂考察取经。2020年初,黄甫春成立广水市欣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购回优良树种“北花一号”10万多株,栽种金银花近500亩。第二年金银花进入盛花期。为扩大产能,他投资建起了430平方米的厂房,采购了烘干设备和三台烤箱,逐渐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市场需求量大,且盛花期可达20年。相较于其他经济作物,金银花不挑肥、不挑地,易于种植和管理,同时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市场前景也很好。”黄甫春说。
金银花开“金银”来,美了乡村富了村民。金银花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金银花种植,不仅有效地将农村闲置土地整合起来,还为周边村民常年提供就近务工的机会,满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子女在外打工,我一个人在家门口务工,每年能挣一万多块。”60岁的村民胡友兰开心地说,采花工的报酬是按斤算,动作麻利一点的一天能挣150元左右。基地平时有10余人做工,采花时每天需要100多人。
“指尖经济”激发了乡村活力。基地累计投资近150万元,每年支付村民务工薪金20多万元。黄甫春介绍说,金银花采摘需抢抓花蕾未开放时的“花针期”,半个月之后,还可以采第二波花。高峰期干花年产量达4吨左右,销路不愁。
小小金银花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村民增收的“致富花”。以花为媒,望夫楼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金银花之乡”。蓬勃发展的金银花产业带动了乡村旅游热,目前仅望夫楼村阙家沟湾已发展农家乐5家,户平均年增收15万元。金银花基地紧邻“十蔡”线,其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湖北旅游名村—观音村等沿线景点串珠成链。
如今,望夫楼村金银花基地不仅是游客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的好去处,也为广水市十里画廊和美乡村示范片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下一步,基地将持续加强技术管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面对未来,黄甫春信心满满。(通讯员:吴财荣、刘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