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号上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李元杰应邀来到市一中,为师生做了题为“如何用归纳法研究高考物理与数学”的学术讲座。李教授以大学物理、数学交叉教育的新成果,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为一中师生即将面临的新高考改革指路。
上午9时,市一中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挤满了前来听讲的师生。市一中校长向军介绍,在面临高考改革的关键时刻,市一中邀请李元杰教授来为师生讲学意义重大。李元杰教授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引力宇宙论、非线性与量子光学的研究,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现任中国物理学会数字教学工作室主任,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李元杰教授从教40余年来,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有很深造诣,于1997年提出并建立了大学物理(CCBP)新教学体系;设计并实践了信息时代数字化物理(DTP)教学模式;提出了实现创新教育的传授知识、思想、方法三者并重的教学理念;创立授之工具、传之方法的学生自主研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先进教学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元杰教授不仅一直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实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还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四十余所高校介绍改革成果和承担试点班的教学工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期声】市一中高三(一)班学生 刘安琪:“理科的学习,学习之后应该是更加的简单,在解题的时候乱了手脚,没有方法。”
【同期声】市一中高一(一)班学生李晨冉:“学校举办这个讲座,让我感觉到我理想中的高中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优越的,然后从大家各个年级的实验班中挑选出来的同学来听讲座,我感觉到浓厚的学习氛围。”
讲座开始,李元杰教授首先用归纳法,指出高中物理、数学教学内容实质性变化不大,变化的内容仅为大知识点分解为若干小知识点。李教授认为,高中教育首先要打好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好基础课程。李教授阐述了隐含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建立的数学指导思想,强调师生在总结课程时应该有什么重要的思想,掌握了思想就会一通百通,以不变应万变。
李教授强调,只有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科学思维的训练、有效学习和研究方法的保障,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李教授还阐述了数字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思路、方法、特点,着重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抽象思维来解决物理问题,用物理现象和形象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以创新的思路,迎接新的高考改革。
【同期声】市一中高三(一)班学生吕潇洋:“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去了解知识,他的精神内涵及实质可以融会贯通,以一法解多法。”
【同期声】市一中高一(二)班学生王心怡:“我现在读高一 有三年的时间可以来学习,听了李教授这个课呢,我觉得有非常大的感触。”
夕阳无限好,黄昏更温馨。75岁的李元杰教授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就是用在清华、华科、西安交大等7所英才试验班积累的教学经验在高中教育中推广,实现高中物理和数学教育新突破。
【同期声】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李元杰:“我很想把我的这个模式在中学里面做起来,我真的考虑了很久了,我想抽时间把中学的做起来,这对我们国家整个教育的改变起到很好的作用。”
讲座后,市一中校长向军向李元杰教授赠送了《醉美桃源村》画册,并邀请李教授为一中数字化教育提供指导。
(记者 熊熙 宋蓓 编辑 曾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