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流这样回归应山河——广水千万吨污水“重生记”

取样、消解、滴定、比色……9月9日,广水光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马都司污水处理厂实验室内,化验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水质检测。

出水水质是否达标,关键看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等各项指标的浓度是否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目前我们的出水COD浓度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的50mg/L,长期稳定在20mg/L以下。”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运营方——湖北联投东湖高新集团旗下光谷环保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股清流,正源源不断地汇入广水市应山河。

时间拨回到2023年以前,广水市马都司生态新城及十里街道东部约7.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因缺乏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只能直排入河。

“如果污水长期直排,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数值就会急剧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会进一步破坏水环境,导致河流成为黑臭水体,污染地下水,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治理工作刻不容缓。2020年5月,马都司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开始实施。2021年8月通过招投标引进了湖北联投东湖高新集团旗下的光谷环保作为该项目社会资本方,开始了马都司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工作。

2023年7月,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一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2万立方米/日,远期处理能力可达4万立方米/日,配套污水收集管网58.8公里,片区内的生活污水终于有了“归宿”。

一滴污水进入处理厂后,又会经历怎样的“净化之旅”?

“经过粗格栅、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两个物理处理单元后,污水进入核心工艺段,进行AA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和深度沉淀过滤。”广水光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程建新介绍。

污水进入生化池,这里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活性污泥上附着的多种微生物会把水中的碳、氮、磷等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吃’进肚子里消化掉。”程建新介绍。通过精准控制厌氧、缺氧、好氧区的溶解氧等,不同菌群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活性污泥中的不同微生物“各司其职”,对不同的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

要确保这一系列复杂的净化步骤万无一失,精准的实时调控是关键。

走进马都司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大屏幕上工艺流程图、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数据一目了然。这里是整个厂区的“智慧大脑”,仅需8名运行员工轮班,就能实现对全厂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操作。

除了中控室,厂区还配备了“智慧水务系统”。该系统不仅涵盖了进出水水质监控、设备运行工况、设备保养台账、维修记录、巡检点位跟踪等多项内部管理功能,还能与武汉总部联动,所有运营数据可实时传回,实现了集团层面的远程监管和技术支持。

从微生物的高效降解,到滤池的精细过滤,再到“智慧大脑”的全程精准调控,正是这一环环相扣的保障体系,让处理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环保成绩单。

截至7月,马都司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约1174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污染物1714.15吨、氨氮242.95吨。目前日均处理量接近1.9万吨/日,收集范围覆盖了住宅区、学校、企业等多个单位和大型社区。

近年来,东湖高新集团通过投资、参股和投资新建、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已建设运营数十个污水处理及自来水生产供应项目,分布在湖北、广东、浙江、河北、新疆等地区,日水供应/水处理规模近200万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董凤龙 通讯员 林啸 周双玥 高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