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守望花开——走近广水“名师”邓翠萍

“The dog is running!” “The dog eats a bone.”……9月9日,广水市实验小学的英语课堂上,邓翠萍老师正用一段动画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对比“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不同。

下课铃响,孩子们意犹未尽。将英语课上成动画欣赏课、游戏互动课、生活体验课,是邓翠萍的“独门秘籍”。二十八年来,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不断创新,不仅让英语课“活”了起来,更点亮了无数孩子的自信之光。

在今年广水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邓翠萍作为“名教师”代表发言。一句“教育是温暖的修行,路虽远,行则将至”,道出了她近三十年的坚守与热爱。

巧设情境,一门学科有了“生命力”

“教学不是花哨形式,而是脚踏实地解决每一个教学难题。”这是邓翠萍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何让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这是她始终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在她的课堂上,英语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而是有生命力的交流工具。教授购物单元时,她不照本宣科,而是将教室变成“超市”和“餐厅”,学生们分组扮演顾客、收银员或服务员。“你们是餐厅经营者,他们是顾客,现在开始点餐、报价、付钱。”在这样生活化的游戏中,句型和单词在真实的交互中被轻松掌握。

“开火车”游戏是学生们的最爱。全班同学从头至尾一人一句接力朗读课文,哪位同学读错或卡壳,火车便“脱轨”了。“修火车!修火车!”全班同学会立刻齐声朗读这句难点,在互助和趣味中攻克难关。

此外,在邓翠萍和团队的努力下,“英语节”逐渐演变成学校的标志性品牌。活动持续一个多月,覆盖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实行班级初选、年级复选、校级决赛三级机制。“我们鼓励学生用英语演绎中国故事,讲述广水传说。”邓翠萍说,英语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传递了文化自信。

以爱育人,一个孩子绽放了“自信花”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邓翠萍始终关注着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沉默、自卑的学生。

学生宇轩刚转来时,英语成绩很差,不敢开口发言。一次课后,邓翠萍发现他正悄悄画画,画的正是课文里的卡通人物。她便蹲下来鼓励宇轩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画作。从那天起,她每天利用课间十分钟,陪着宇轩看图学词、练习造句。

慢慢地,宇轩在课堂上敢举手了。期末时,他的英语成绩提高了二十多分,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站在讲台上的他,声音虽然还有点颤,但眼神里充满了自信。”邓翠萍回忆道,“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教育的价值。”

这份对学生的爱,贯穿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在杨寨镇教书的16年里,她当了12年班主任。曾有住校生深夜突发阑尾炎,窗外大雪纷飞,她和家人毅然骑着摩托车将学生送到镇医院。医院无人接诊,又连夜转到市区医院,挂号、办手续、陪着做完手术,直到天亮才回家。

“青蓝结对”,一个团队跑出了“加速度”

“独行快,众行远。”邓翠萍感慨。

作为广水市学科带头人,邓翠萍于2013年调入该市实验小学。2015年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后,她带领团队让学校的英语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此前学校英语是弱势学科,如今英语已成为我们的‘品牌学科’,教研组年年获评优秀。”老师们自豪地说。

成绩的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凝心聚力。针对学生“害怕英语写作”的难题,她带领团队用一个学期专题攻关,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实验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指南》,让学生从单词、句子到段落,循序渐进掌握写作方法。

在湖北省“青蓝结对”工程中,她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冯倩天资聪颖,但对参加竞赛有些为难。邓翠萍反复找她谈心:“在该拼搏的年龄就要去拼搏,多去证明自己!”备赛期间,邓翠萍从教学理念定位到每一个活动设计,全程跟踪指导。冯倩常常为了一个细节,凌晨三点还在和她微信交流。最终,冯倩不负众望,一举夺得随州市赛课一等奖。

近年来,在她的指导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组内冯倩、祝三华、徐寒等多位老师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新教师肖潇更是在入职不到一年就荣获广水市英语赛课一等奖。

被评为随州市骨干教师后,邓翠萍开始思考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农村孩子。多年来,她积极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前往马坪、杨寨等10多个乡镇小学送教20余次。在马坪镇双河小学,当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英语动画时,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优质资源不该闲置,应该流动起来,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她说。

“‘名教师’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邓翠萍表示,“我会继续扎根教育沃土,深耕教研,守望更多繁花盛开。”

(通讯员 高晓涵、曾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