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农商银行: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筑牢普惠金融服务根基

在鄂北大地,广水农商银行以其坚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5年2月,该行存款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广水市首家存款规模突破200亿元的金融机构。这不仅是数字的跨越,更是广水农商银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耕本土、服务地方的生动体现。

服务下沉,暖心上门解民忧

广水农商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尤其关注老年客户、行动不便人群等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

主动下沉服务重心组建了多支流动服务队,携带便携式设备深入乡村、社区,提供账户开立、密码重置、贷款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将网点“搬”到农户家中,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偏远山区,服务队的身影始终活跃,实现从传统的“人找服务”到主动的“服务找人”转变,真正做到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温暖人心。

在广水市太平镇西河村的马大爷家,太平支行运营主管孙园园弯着腰在老人身旁耐心解释:“大爷,您别紧张,看着摄像头,咱们拍个照就好。”“哎,好,姑娘,真是麻烦你们了。”一系列流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为确保万无一失,工作人员向老人复述后续操作流程并反复确认。马大爷的脸上笑开了花,连声道谢:“太感谢了!你们银行的服务真是做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自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启动以来,该行已组织类似上门服务超过数十次,足迹遍布辖内所有乡镇,有效解决了群众因交通不便或身体原因无法前往网点办理业务的难题。

守住钱袋,筑牢反诈防火墙

在延伸服务触角的同时,广水农商银行时刻绷紧安全弦,积极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银行工作人员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当面对客户尤其是老年人办理大额转账或取现业务时,即便可能遭遇客户的不解甚至抱怨,他们依然坚持耐心询问款项用途,仔细甄别是否存在诈骗风险,正是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该行成功拦截了多起潜在的电信诈骗案件,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

今年6月,广水农商行育才路支行一位刘姓老人颤颤巍巍来到银行柜台,要求将账户内的1万元存款捐献给某教会组织。网点工作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异常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一边安抚客户情绪,一边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核实情况。最终,在多方努力下,避免了一起诈骗事件发生。

广水农商银行深知,防范电信诈骗需内外兼修。对内,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对外,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反诈工作,通过堵截电信网络诈骗,保护群众财产安全。广水农商银行通过完善客户信息、加强交易监测、警银联动等多种方式,构建了坚实的反诈防线。全行上下共同努力,当年完善客户信息3.3万户,管控可疑账户102户,拦截电信诈骗5起,涉及金额16.8万元。

教育宣传,普惠金融润心田

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是从源头遏制金融诈骗、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广水农商银行将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今年来,广水农商银行还联合社区、学校等单位开展反诈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开展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反假货币、反洗钱、反电诈、“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金融知识万里行”等活动90场,发放宣传资料2.1万张。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范技巧,让反诈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该行利用线上渠道推送防诈小贴士,扩大宣传覆盖面,构筑起一道无形却坚固的“防火墙”,守护着每一位客户的财产安全。

广水农商银行的宣传方式注重创新与实效,不仅通过设置宣传展台、悬挂横幅、摆放折页等传统形式,通过“快递”、“方言大喇叭”、“市集”等形式,开启跨城乡、跨地区的金融知识漂流接力。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广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解答金融疑惑;走进校园课堂,为学生们带去生动有趣的金融知识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风险意识。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案例,讲解如何识别假币、防范非法集资等实用知识,真正做到了接地气、入人心。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

从存款规模突破200亿元的辉煌成就,到一次次上门服务的细微之举;从成功拦截电信诈骗的精准果断,到90余场金融知识宣传的孜孜不倦……广水农商银行用行动深刻诠释了“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

展望未来,广水农商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主题,接续做好普惠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更有分量的金融担当、更有特色的转型探索、更有成色的发展质效,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这份担当与作为,源于对脚下土地的深情,源于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更源于对金融事业无比的热爱与忠诚。(通讯员吴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