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汲取宁德经验 赋能支点建设

宁德,这片曾经的经济“洼地”,在三十多年的接续奋斗中,成功实现了从“老少边贫”到“福建重要增长极”的华丽转身,铸就了闻名全国的“宁德模式”,为各地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生动范本。

深刻感受“宁德之变”:从“老少边贫”到“福建样板”

思想之变是根本。宁德人民没有因基础薄弱而气馁,而是以“弱鸟先飞”的志气和“滴水穿石”的恒心,彻底摆脱了“等靠要”的思想束缚,树立了后发先至、迎头赶上的强大信念,为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风之变是关键。当地干部群体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真抓实干的硬作风确保了发展战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观念之变是核心。宁德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通过科学的产业布局谋划长远发展,实现了从资源禀赋制约到特色优势迸发的观念飞跃。

深入剖析“宁德之强”:产业聚变与创新驱动的典范

宁德的崛起,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攀升,更在于其构建了富有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生态。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龙头带动效应显著。宁德聚焦培育了锂电池、新能源汽车、铜材料、铝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并形成了强大的集群优势。在行业龙头的强劲引领与辐射带动下,宁德市经济总量实现连续跨越,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工业经济贡献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生动展现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动能与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宁德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引进博士近千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速达55.6%。多家由宁德籍人士创办或主导的机构入选国家级创新平台,彰显了深厚的创新底蕴。

链式思维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宁德坚持“强龙头、壮链条”的战略,围绕核心企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宁德时代配套的一级供应商约60家,二级供应商及间接服务企业约140家,形成了总数约200家的本地化产业集群。宁德时代自身也成功从生产制造企业,向提供换电服务、储能解决方案、技术输出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提升了全产业链价值。

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强大磁场。宁德致力于打造“服务宁德”金字招牌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其核心是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政策”,实行“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将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融入企业从落地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深刻领悟“宁德之鉴”:从他山之石到随州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宁德之行的深刻启示,广水坚定“工业兴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在重点领域攻坚克难。

工业强基,锚定发展主战略。深刻领会“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的内涵。一个优势产业,就是一座城市的基石。只有建立起高质量、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群众的高水平就业,才能筑牢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

产业聚焦,壮大特色增长极。集中资源,聚焦专用汽车、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三大千亿产业,以及广水市重点打造的循环冶金产业,形成具有随州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金融赋能,激活市场源动力。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力争实现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突破。要着力提升存贷比,引导金融“活水”更高效地灌溉实体经济,撬动更多民间投资,力争形成金融投资与民间投资良性拉动效应。

借力发展,深化开放与合作。善于借助国家政策东风,“借力发力”。积极推动与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的战略合作,同时支持本土优质民企与大型国企进行整合重组,积极推动广水市智能网联汽配产业搭上一汽和东风的快车,实现共赢发展。

强链补链,构建产业新生态。全面推行“链长制”,由领导领衔,高位推动。针对不同产业链特性,坚持“一链一策”,实现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和韧性增强。

创新驱动,推动企业再升级。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用好离岸科创中心等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类似宁德的科研经费奖补政策,持续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

雁归兴乡,汇聚楚商回归潮。在“请回来、留下来、发展好”上下真功夫,以真情实意和优良环境,吸引在外楚商返乡投资兴业。要用心用情解决好企业家关心的具体问题,以真情实意吸引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

培植沃土,优化营商软环境。强化“担当”精神,牢固树立“为企业担当就是为随州发展担当,就是为随州明天担当”的理念。要将“把企业家当亲人”的服务意识,内化为行动自觉,融入机关文化,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让企业家感到暖心、放心、安心的投资沃土。

(通讯员:吴军  高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