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用“农业锅”炒香“产业菜”

“观音村冷链中心、电商中心投入了运营,现在熊代表又在谋划新项目,做强深加工产业,农业更有希望了,果农更有奔头了。”10月29日,广水市十里街道双龙果园老板马运龙高兴地告诉记者。  

马运龙脸上的笑容,源自全国人大代表、十里街道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带领当地群众,大力发展林果、水产、苗木、餐饮等产业,用“农业锅”炒香了“产业菜”。  

观音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近年来,在熊永俊的带领下,观音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村形成林果种植、水产养殖、苗木花卉、餐饮服务“四大产业”,先后建成了优质桃、花卉苗木、黄金梨、甲鱼养殖、蓝莓、太空莲“六大基地”,总面积3000多亩。  

在观音村的带动下,广水“十蔡”线沿线建有特色农业基地32处,种植黄金梨、优质桃、蓝莓、红心猕猴桃、蜂糖李、葡萄等20多种水果。可到了农产品上市的时候,时有大量果品积压,出现滞销变质。“价低难卖”的情况,导致群众发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受挫。  

为改变这一现状,在熊永俊的努力下,广水市在观音村新建了冷链仓储中心和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了全省首家县级农业供应链平台,使广水农业由原来的分散经营模式转向了整体协作的供应链模式。  

“特色产业发展了,但农产品深加工跟不上、技术水平欠缺,果农仍以鲜果直销为主,溢价空间受限、抗风险能力较弱,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熊永俊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熊永俊向大会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广水市积极申报项目,并选取在“十蔡”线沿线的观音村落地,以破解群众增收难题。  

为此,熊永俊多次远赴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取经,一方面选购定制设备,另一方面做好规划设计。该项目计划占地24亩,厂房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新上两条生产线,加工果酒、果干、果脯、果饮料,可带动30人就业。  

“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根本。”熊永俊告诉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随州市人大代表,他一直关注着“三农”问题,为建立“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建言献策,履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讯员张丽斯 刘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