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家巷道里垃圾随手丢、柴火堆门口,现在干净又亮堂,墙角还种着花,我和孩子都愿意多住几天!”近日,回广水市马坪镇车站村探亲的王玲玲感慨道。这变化的背后,是马坪镇人大今年以来以“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支点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该镇人大聚焦环境整体提升目标,制定村湾卫生整治、网格化管理等可量化任务清单,创新“多网合一”治理模式:全镇划分28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构建“发现—反馈—整改”闭环体系;推行代表分片包干制,组织代表联动网格员日常巡查。同时,依托代表之家、联络站入户走访、田间座谈,收集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等方面的建议;推广“人大代表二维码”,让群众诉求实现“指尖办理”,再通过“问题台账销号制”,由代表全程跟踪督办,确保问题限时解决。
“刚开始推进时,不少村民觉得老习惯难改,不太积极。”市人大代表、车站村党支部书记刘向军回忆。为发动群众积极性,包联村的人大代表和他一起挨家挨 户 做工作,带头清理 巷 道垃圾。“看到代表们真干事,环境一天天变样,大家慢慢就主动参与了。”刘向军说。
针对整治中的堵点,该镇人大以典型案例破解。偏远村湾垃圾转运难,代表调研后提出“分片设点+小型转运”方案,在棚子岗村(或峰山村)、柏林村与洪桥村交界处设转运点,覆盖周边村组,同时建议各村购置小型转运车,打通垃圾清运“最后一公里”。面对保洁责任不清的问题,又推动明确保洁公司服务范围与村(社区)属地管理责任,由镇政府定期考核,让保洁从“粗放”变“精细”。
一系列举措推动整治落地见效:镇级筹资60万元新购2辆垃圾转运车、1000个垃圾桶,各村(社区)集资添置清扫设备;统筹30余万元清理“无人管”区域陈年垃圾,还加大对镇区主干道、农村垃圾转运的支持;保洁队伍进一步扩充,群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每周五的卫生大扫除已成常态。
如今的马坪镇,陈年垃圾没了、街巷变净了,群众出门见绿、抬头见景,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小切口’做实‘大民生’,让‘清洁家园’行动常态长效。”马坪镇人大主席杜建林表示,“将持续发挥代表作用,推动环境整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建设美丽马坪注入更多人大力量。”(通讯员张丽斯 丁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