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流动文化大篷车:驶进青山绿水 奏响楚韵新声

在广水的青山绿水间,一辆流动的文化大篷车带着火热真情,常年穿梭于城乡之间,将戏曲与欢乐送到乡村集镇、青青校园,让楚剧的婉转唱腔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同频共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高质量文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近日,在永阳学校的公共教室内,一台生动精彩的“戏曲进校园”文化交流课正在开讲。市楚剧团演员水袖翩跹,唱腔悠扬。孩子们跃跃欲试,模仿着演员的身段动作,感受楚剧的深厚艺术底蕴与独特文化魅力。

广水市楚剧团团长 胡丹丹:不断挖掘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让同学们在精彩的课堂上感受优美的动作和诠释生旦净末丑的真善美。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校园有了文化,才会有深厚的底蕴。校园有了艺术,才会有灵动的精神。

学生  徐一凡:清秀的小生、技艺高超的武旦、贤惠善良的青衣,用他们娴熟的技法和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戏曲原来这么有内涵,这么有趣。

市楚剧团是随州地区唯一的楚剧专业院团,曾荣获首届“文华奖”这一国家级荣誉。2018年,一项名为“楚楚动人 唱响广水”的理论宣讲大篷车项目正式启动。楚剧团演员乘坐轻便灵活的大篷车进乡村、入校园,将优秀传统文化直送群众“家门口”,奉上一台台情景交融、视听并举、精彩纷呈的“文艺大餐”。

广水市楚剧团副团长 何光斌:这就是我们流动的家。你看,车厢展开就是一个简易的舞台,里面有灯光、音响,还有幕布,甚至还能挂戏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

楚剧在广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大篷车这一“流动舞台”的引领下,楚剧从室内剧院走向宽阔广场,从喧闹的城市走向宁静的山村,引导广大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崇尚文明、传播文明。

群众:他们演的,就是我们想看的。既看得懂,也记得住。

广水市楚剧团青年演员 李文静: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开进桃源村,车还没停稳,村民们就搬着板凳围了过来。没有华丽的灯光,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幕布。没有专业的音响,乡亲们的掌声和喝彩就是最好的配乐。那种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共鸣,是任何室内舞台都无法替代的。

市楚剧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群众的审美意趣相结合,专门创作排练了一批符合时代气息、正能量满满的戏曲节目,通过文艺创新旧曲新唱,持续打通以戏曲推进艺术叙事、时代叙事的新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焕新出彩、浸润人心。

广水市楚剧团团长 胡丹丹: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广水楚剧团原创改编了多个剧目,从快板舞《礼赞党的二十大》,到楚剧新唱《江姐》《骄杨》,到情景剧《争创文明城 争做文明人》,再到展现移风易俗、倡扬新风的小品《走端午》,目前已经把政策理论,转化为32个文艺精品。

永不谢幕的大篷车辗转广水大地,守望优秀传统、延续文明根脉,累计演出900余场,覆盖群众近32万人次。在广水,流动的大篷车已成为一道动人的文化风景线。

广水市楚剧团团长 胡丹丹:楚剧不仅是艺术,更是扎根广水土壤的文化基因。我们希望让大家从听戏变为懂戏,从看客成为参与者,用楚剧唱红色故事、讲理论政策,能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文化自信深植人心。

大篷车既是流动舞台,也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载体。它在创新实践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呈现力,聚焦时代进步、唱响人民心声、讲述发展故事,让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鄂北山乡的广袤大地上。




融媒体记者:郑伟 孙旭

责编:宁慧艳

审核:李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