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清单在手,责任就上肩了,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要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11月19日,广水市城郊街道,一名基层干部手握履职清单,感慨道。
作为广水市清单编制的“打样”单位,城郊街道高标准完成的419项履职事项清单,不仅厘清了基层权责边界,更成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用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城郊经验”。
今年以来,城郊街道将“干部素质提升年”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创新实施清单化管理、一线实践练兵、精准结对帮带三大核心举措,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在精准施策中得到全面提升,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清单赋能 重塑治理“新范本”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有的放矢?广水市城郊街道给出的答案是:向管理要效能,用清单抓落实。
街道上下齐心,高标准完成了涵盖党建、经济、民生、安全等各个领域的419项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形成了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的“城郊经验”,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领学+普学”相补充的方式,并辅以“分层分类传帮带”,推动全体干部将清单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确保清单落地见效,街道创新建立了包保、直接和落地“三级责任”体系,将每一项任务都精准分解到岗、压实到人。根据工作内容动态调整分工,在关键岗位实行“AB岗”制度,确保工作无缝衔接。将独创的“1234”工作法与清单管理深度融合,并以此为依据修订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将履职情况与评优评先、提拔重用深度绑定,让干部既有“路线图”,又有“动力源”。
一套全链条的闭环工作体系随之建立,党工委周例会、中层以上干部月例会制度,确保工作部署及时传达;工作提示制度,确保重点任务时时跟进;文字式交办、清单式领办、通报式督办制度,确保执行过程不打折扣;作风考勤备案制度,确保队伍纪律严明。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干部的履职意识和执行能力得到根本性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线淬火 锻造实干“硬脊梁”
理论学习是基础,一线实践才是干部成长的最好“练兵场”。城郊街道将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信访稳定等急难险重任务作为锤炼干部硬核本领的核心路径,引导干部在实战中壮筋骨、长才干。
班子成员带头领办13个重点工作及项目、包保12家重点企业,建立“五个一”服务机制,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全街道“五大十亿级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鹤鸣科技、松淳、楚丹等龙头企业引领发展,11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高达28.32亿元,在全市项目观摩评比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矛盾化解的最前沿,干部们主动“带案下访”。组建12支专业调解队伍,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面对面倾听诉求,心贴心化解纠纷。全年成功化解重要信访案件16件,调解各类纠纷217起,成功率达98%,实现了信访矛盾“零上访”、未成年人溺水“零发生”的平安目标,荣获“平安随州先进集体”称号。
在环境整治的第一线,干部们成为美丽家园的“建设者”。通过深化干部下沉机制,创建“1+7+N”工作体系和“六动”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带头包保5条主干道、6个示范村及15处重点项目周边的环境卫生。全年累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4次,清运垃圾260余吨,解决环境问题230余件,发动党员群众1.8万人次。
在民生服务的贴心处,干部们成为群众信赖的“家里人”。积极推动服务资源下沉,精心打造集党群服务、暖新驿站、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体”,新建幸福食堂1处、日间照料中心2处,完成适老化改造40户,并大力推进30项高频业务“掌上办”,在解决群众一件件急难愁盼中,砥砺了初心,赢得了民心。
机制引路 培育梯队“领头雁”
针对年轻干部培养和村级队伍建设等课题,城郊街道实施了一套多渠道、立体化的培育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建强了干部队伍梯队。
为给干部“提能增智”,街道举办了16期“清廉大学堂”,将廉政教育与业务实操学习相结合,确保干部既有清正廉洁的底线,又有干事创业的本领。高质量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活动,围绕“十个想清楚”“建功支点建设”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为加速年轻干部成长,街道深入实施“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由12名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结对指导17名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通过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传经验,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街道大力实施村级“头雁”工程。通过精心培育,涌现出“明星书记”1名,成功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8人,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派聘书记2名。同时,选派22名村干部参加市级理论培训,全面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和治理水平。(通讯员:高晓涵、张坤、陈颖)